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国资房地产开发商重组:“地产”换“供热”!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6月25日,津投城开(600322.SH)公告,其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得天津市国资委批复同意。根据方案,这家成立32年、上市近24年的天津国资房企,将置出全部房地产开发资产及负债,同时以发行股份加支付现金方式,置入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旗下三家供热企业股权。
这标志着津投城开将彻底告别房地产行业,转型为城市集中供热服务商。而这一转型背后,是长期高负债地方国企的断腕自救,更是天津国资在产业调整大潮中的一盘关键棋局。
交易核心:资产大腾挪 地产换供热
根据交易草案,津投城开此次重组包含核心三项:
1、置出全部地产业务: 公司将置出其现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实质上完全剥离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置出资产交易对价为1.95亿元。
2、置入三家供热企业: 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公司拟收购天津津能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以下简称“津能股份”)、天津市热力有限公100%股权(以下简称“天津热力”)及天津港益供热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以下简称“港益供热”)。这三家标的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城市集中供热,同属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D44)。置入资产交易对价为58.62亿元。
3、募集配套资金。
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前后,津投城开的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仍为天津市国资委。
交易完成后,津投城开的主营业务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公司将彻底告别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主营业务变更为城市集中供热业务。
地产黄金时代到行业寒冬中的转身
津投城开前身可追溯至1981年成立的天津市建设开发公司,1988年组建为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1992年开始股份化改制,并于1993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是天津市最早成立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2001年登陆上交所。公司曾打造苏州“浅隐林泉”、天津“盛庭花园”等知名项目,多次荣获“广厦奖”和“詹天佑金奖”,是天津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然而,行业黄金期过后,津投城开陷入长期困境。2020年起,公司连续三年巨亏,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46亿元;2023年,津投城开实现盈利;2024年,津投城开净利润再度亏损。更为严峻的是负债——2024年,津投城开资产负债率高达96.32%,逼近资不抵债边缘。
这不是公司首次尝试自救。2024年底,津投城开曾计划出售部分子公司股权回血,但因“交易效率与成本考量”最终仅剥离参股子公司天津市华富宫大饭店有限公司股权。直至本次彻底重组方案出台,转型路径才真正清晰。
津投城开表示,本次交易将助力上市公司向供热产业转型,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
此次拟置入资产津能股份、天津热力、港益供热主要从事城市集中供热业务,其服务区域涵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等。截至2024-2025年采暖季,三家公司合计承担全市124万户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集中供热任务,集中供热面积1.74亿平方米,占天津市集中供热总面积的29%。
交易完成后,津投城开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都将有大幅跃升。
津投城开交易前后财务数据对比如下:
资产总额:从134.64亿元,跃升至163.22亿元;
营业收入:从27.11亿元,跃升至38.95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亏损,跃升至3.75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96.32%,降至69.61%。
未来,津投城开将聚焦构建清洁高效、智慧互联、多元协同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重点举措包括:加大地热余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完善供热“一张网”、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拓展新兴区域市场、强化科技驱动、推进智慧供热等。
津投城开的转身,是房地产深度调整期地方国资房企转型的典型缩影。在天津国资的操盘下,通过跨行业资产置换,既为困境企业找到生路,也将为同类国企提供改革范本。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5989粉丝:13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能源资讯
- 加载失败
能源资讯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