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西北典范:陇南交管部门以“无人机 ”勾勒智慧交管新图景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无人机是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陇南市公路里程逐年增长、警力数维持不变、辖区道路受制于地形固定监控无法覆盖,在应急指挥处置中难以做到整体控制这些特殊情况。
今年来,陇南公安交管部门在市局指导下,深耕现代警务建设,将无人机应用融入了道路交通安全管路工作一线,积极构建了“专业+机制+大数据”现代化警务运行模式,以空中之眼打造了空域智盾。
强化论证,周密部署
系统化制定发展规划
陇南公安交管部门立足“布局科学、应用繁荣”原则,顶层谋划交通管理领域建设任务。
一是聚焦业务工作刚需,明确建设方向。交警支队先后3次召集专题会议,专班人员3次实地勘察,梳理一线应用刚需,明确建设方向,支队主要领导带队赴湖南郴州、浙江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形成专题报告并研究部署,确保学以致用、落地见效。
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警用无人机应用攻坚小组,并制定了《陇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警用无人机常态化应用工作方案》,锚定“辅助违法查处”“辅助事故处理”“辅助隐患排查”“辅助应急处突”等领域,构建体系化发展规划和建设纲领。
二是聚焦实战应用,明确应用机型。为确保各类实战场景有序落地,全面厘清了不同场景下警用无人机硬件要求,高速公路沿线搭建了大疆机场3—DJI Matrice 4TD无人机,各县区大队和高速各大队配备了DJIMatriceE便携式无人机。三是聚焦专业人才培育,打造实战团队。
5月15日、6月20日,支队组织召开全市公安交警系统警用无人机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绘图系统应用培训会,全市9个县区大队、7个高速公路大队和支队机关相关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80余名同志参加,有效提升警用无人机赋能实战的科技化应用水平。
培训后,支队在指挥中心设立“警用无人机指挥岗”,各大队设立了“警航中队”,支队指挥岗统筹了各大队飞行计划和任务,督促各大队警航中队以2人一组,所有“飞手”交替巡飞的方式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了实战效能的发挥。
多方协作,攻坚克难
建成无人机集群网络
一是科学布点。以高速公路长下坡、易结冰、行人易上高速为重点,在米仓山、石坊服务区、哈达铺停车区、武都高架桥、西秦岭、石峡、岭峰隧道路段,配装了大疆机场3—DJI Matrice 4TD无人机,并搭载3组不同焦距高清相机及喊话模块,自主飞行、4K画面实时回传,将传统处置流程压缩60%,达到“分钟级”响应速度。
高速各大队和县区大队配装的DJIMatriceE便携式无人机,并植入交通事故勘察系统,借助便携式电脑的高速数据运算和图形处理功能,能够快速的绘制成《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实景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协调救援资源,减少拥堵时间,其余时间流动参与执法管理等工作,形成“重点路段固定配置+其余路段便携配置”的网格化管控措施。
二是串点成线。以基站为中心10公里的半径区域,全量排摸沿线空域的高压线、跨线桥等障碍情况,为驻塔式无人机设置14条自动巡飞航线,弥补了高速公路急弯陡坡处固定监控视频无法覆盖的区域,以空中优势形成空域视角,并与全路段的视频监控点位串点成线,高速公路全域覆盖了视频视角。
三是空中组网。60余名飞手,依托警用无人机管控平台,每日7时至19时,重点道路的14条航线循环制空,其余航线便携式无人机按需执飞。支队在每月下发的指导性勤务方案中,根据2类机种特性分别制定勤务。
其中,7架固定配置无人机按照“满电即动”轮换执飞,强化事件监测,便携式无人机常态开展“空+地”联合整治,流动参与执法管理等工作。常态运作以来,累计飞行时长约7398余分钟,巡航历程2475.38公里,劝离行人上高速42人次,配合完成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22条,处理简易道路交通事故15起,有力支撑了更立体、更机动、更智能的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
空地一体,紧贴实战
构建全区域融合勤务
依托14条自动巡飞航线,高速公路和国省道205处高清卡口,石峡长下坡、兰海和武九高速互通3处VR高点球机,以科技手段强化交通管理工作战略预制和手段前置,全面提高拥堵、事故、交通违法等异常事件感知能力,实时精准定位路面事件,构建扁平化指挥实战体系,提升指挥、处置效率。
一是抓拍取证违法行为。利用挂载设备的车牌识别和车辆跟踪功能,凭借AI算法,对可疑车辆的行驶轨迹和停靠位置进行实时跟踪,精准锁定目标,自动发现、自动预警、并将现场画面实时回传,抵近喊话处置,实现了在无法设点路段对违法停车、占用应急车道、遮挡号牌等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应用以来,共累计采集交通违法线索63条,目前已落实处罚32条。
二是排查道路交通隐患。搭载的3组不同焦距高清相机,即时通过4G视频向指挥中心“现场直播”,对高速公路路况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对隔离栏、交通标志标线、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路段、事故隐患点等路段进行不定时拍摄、勘察,可以及时发现隐患,督促施工单位规范施工、及时整改隐患。应用以来累计排查道路隐患20处,督促运营管理部门治理9处。
三是航拍巡视监控道路。在日间,112倍混合变焦高清摄像头清晰捕捉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道路通行情况以及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等信息。
夜景模式通过机载算力对影像进行多帧合成,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红外热成像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加随动式探照灯,能够识别车辆、行人以及道路潜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道路影响车辆通行、交通拥堵后,搭载扩音设备,实时喊话器广播远达200米,予以实时指挥,指挥疏导交通堵点,引导车辆慢行,提醒各类交通者谨慎驾车。
实现了警务效能几何级提升的同时,减少警力和警务经济方面的投入,机巡代替车巡也减少民辅警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真正实现“科技换人、智慧减险”。
四是快速勘查事故现场。发生交通事故时,无人机可执行事故现场大范围勘查任务,使用无人机及专业软件能实现对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勘查、摄录,固定现场证据,能够快速度完成事故现场图绘制,快速恢复现场道路通行,缩短民警现场处置时间、降低事故处置风险,应用以来累计处理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14起。
五是护航警务安保任务。从空中俯瞰大范围路段,统计车流等数据,为交通指挥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及时发布路况预警;大型活动、节假日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段将采集到的人流、车流动向和数据实时传输指挥中心,为安保指挥人员提供全面、直观的信息支持,有助于科学制定安保策略和指挥调度方案,动态优化执勤岗点布局,有效提升警力调配效率。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针对陇南市文县天池、武都万象洞、宕昌官鹅沟等景区旅游火爆现象,支队指挥中心牵头,各大队在景区旁使用无人机进行“空地”一体巡逻,及时发现感知交通异常事件,有力维护景区周边交通秩序良好。同时,利用该无人机日间可巡查附近山林、水域,夜间通过热成像可巡查周边区域非法狩猎、山林聚众赌博等活动,以服务大公安工作。
高山峡谷间,江河奔涌处,一架架警用无人机正以科技之翼,重塑陇南道路交通治理的维度与效能。从体系化筑基到实战化突破,再到常态化深耕,陇南公安交管部门以“智治”为笔,以“精治”为墨,在“陇上江南”的壮阔画卷上奋力书写科技兴警的平安篇章。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253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638a24a69
- 加载失败
dndb272511b2b
- 加载失败
dnde54680ea75
- 加载失败
dnd9638a24a69
- 加载失败
dnd9638a24a69
- 加载失败
dndb272511b2b
- 加载失败
dndb272511b2b
- 加载失败
dnd024c2b87e4
- 加载失败
dnde54680ea75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