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专家解读丨特色体系如何重塑电力市场生态?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是我国电力市场迈向成熟的关键“施工图”,其系统性、创新性和对国情的深刻把握,不仅为当前电力保供与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了市场化答案,更通过制度力量将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深度融入经济发展脉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这套规则体系有何独特创新?又将如何深刻影响我国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围绕这些问题,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副研究员郭鸿业。
中能传媒
从全球电力市场建设经验看,我国的“1+6”基础规则体系有哪些特色和创新?
郭鸿业:我国的“1+6”基础规则体系,在充分借鉴全球电力市场建设普遍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本国能源结构特征、市场建设阶段与发展需求,其核心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下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区别于欧盟、美国等地由区域自治逐步外扩融合的发展路径,中国采用了顶层设计指导与省级试点协同推进的模式。《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作为体系基石,明确了市场成员、交易类型、风险防控等核心框架;以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辅以信息披露、准入注册、计量结算规则作为支撑,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1+6”规则体系。该体系有效实现了全国统一框架的构建,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坚持“保供应、保安全”的基本原则。
该规则体系构建了有机衔接“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明确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准入,强调信息披露的精细化要求以及计量结算方式的清晰界定,从而适应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市场发展格局。相较于欧美成熟市场以现货为核心的竞争模式,中国的规则体系赋予多类型市场同等重要性。在优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为市场主体营造了规范透明的交易环境,既促进了要素自由流动,也通过精细化监管有效维护了市场公平性。
三是支撑能源转型由政策保障向市场驱动。
“1+6”规则体系构建了保障机制与全面入市联动的制度框架:一方面,明确界定了新能源作为市场主体的权责边界,为其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绿电、绿证交易机制,推动了政策补贴向市场化交易的平稳过渡。相较欧美完全市场化的激励模式,中国采取了市场机制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结算机制协同的模式,旨在有效对冲新能源收益风险,形成对其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正向激励,从而更高效地实现环境价值与经济收益的深度融合。
中能传媒
您认为“1+6”基础规则体系的全面有效运行,将对我国能源转型(尤其是新能源消纳)、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郭鸿业:加速能源结构转型,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其一,规则体系将中长期交易最小颗粒度细化至15分钟,并在现货市场引入分时分区定价机制,精准匹配新能源出力波动性与负荷需求特性。其二,新能源全面入市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结算机制相结合,既通过市场竞争培育新能源主体的市场意识与竞争力,亦从制度层面稳定其投资预期。其三,辅助服务市场纳入转动惯量、调频、爬坡等新品种,显性化新能源预测偏差成本,激励各类灵活性资源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由此,市场机制引导新能源消纳模式从“保量保价”的被动保障,转向“保障性收益与充分竞争”并重的主动参与,为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的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兼具公平与效率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多主体协同发展。该规则体系将有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从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演进。其一,通过完善和创新辅助服务市场,确立“谁受益、谁承担”的成本疏导原则,为新能源大发时段系统稳定提供市场化协同平台。其二,明确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的市场地位,推动其以聚合形态参与多类型市场交易,充分激活分布式资源潜力,有效弥补系统灵活性短板。其三,在完善现有容量补偿机制基础上,加快探索市场化容量电价与容量市场建设,保障电力系统的长期容量充裕度。综上,规则体系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运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制度保障,支撑波动性电源与多元化负荷的实时动态匹配。
显性化社会减排成本,锚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其一,规则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传导绿色价值,显性化全社会减碳成本结构,形成“电能价值收益+环境价值收益”双重激励机制,显著提升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的发展积极性。其二,依托完善的基础规则体系,明确以市场化方式将绿色消费成本传导至终端用户,有效激发企业自主减排的内生动力。其三,加速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破除省间壁垒,促进新能源在资源富集区规模化开发、在负荷中心高效消纳。这一规则体系将“双碳”目标从行政驱动内化为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为实现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化路径支撑。
中能传媒
规则体系在设计和执行层面,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从而持续增强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对电力市场运行的信任?
郭鸿业:为确保“1+6”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有效落地并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与透明,亟需构建一个涵盖多维度、贯穿全流程的闭环监督机制。
一是健全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一方面,强化监管机构对市场规则执行、主体责任履行及市场行为的监管能力。明确界定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与履职方式,着力推进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要求的监管方式变革。在监管手段上,构建“事前规范引导+事中监测纠偏+事后追溯问责”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事前明确交易行为合规边界,事中精准识别与干预潜在市场操纵行为,事后强化监管回溯与责任追究。另一方面,加强电力全链条协同监管,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格局,健全能源主管部门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间的协同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二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兼顾透明度与安全性。一方面,依法依规扩大信息披露范围,细化披露标准与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市场价格曲线、电网运行成本、线路投资规划、发电主体成本结构等关键信息,并向社会公众披露成交价格、成交量、阻塞区域、关键机组运行状态等核心市场信息,提升市场运行透明度与公众知情权。强化信息披露的时效性,细化信息颗粒度,定期公开市场交易详情、签约情况、辅助服务需求及价格等交易细节,实现披露内容与周期全覆盖。另一方面,创新信息披露方式,提升信息获取便捷性。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云平台等先进技术优化信息披露平台功能,采用交互式、可视化手段增强信息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标准化API接口等多渠道,实现信息的实时发布与互动反馈。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192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