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探索建立新型储能补偿机制 提升新型储能业主应用积极性

2025-08-14 15:39
发布者:老余懂能源
来源:老余懂能源
标签:新型储能
2
0
8
分享

今年以来,我国电力供需面临的风险挑战因素不断增加。从外部环境看,中美关税战、地缘政治冲突等冲击我国外贸企业生产经营,进而给电力需求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从内部环境看,随着能源结构持续清洁低碳转型,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用电高峰时段顶峰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叠加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等因素,迎峰度夏期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跟踪并研判经济、气象等因素,研判电力需求、电力供应和电力供需形势,对于高质量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经济方面,全球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增长将承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阻碍,多家权威国际机构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将在高度不确定性中趋于放缓。

国内经济方面,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协同发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将强化逆周期调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产业政策方面,我国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政策方面,我国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预计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约为5%,四个季度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分别为5.4%、5.2%、4.8%、4.7%,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5.2%和5.0%。

重点行业方面,在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整驱动下,整体呈现“传统承压、新兴崛起”的分化特征。新能源与基建需求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产业需求的疲软,供需结构优化与外贸格局调整持续重塑重点行业格局,绿色转型与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传统典型行业中,预计2025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四大行业合计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7%,增速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8.8%,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型基础设施方面,预计2025年全年5G基站、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等用电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6%,超过高耗能行业贡献率。

气象方面,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7月初,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经历了一轮区域性高温天气,推动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未来一段时间,江苏大部分地区、上海、浙江、福建北部、安徽、江西大部分地区、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重庆、四川东部局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新疆、贵州东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高1~2摄氏度,上述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华东中南部、华中中南部、西南地区东部、新疆盛夏高温伏旱显著。预计气温因素驱动下降温用电规模将维持高位。

一次能源方面,我国煤炭、天然气供需从相对平衡向宽松转变。煤炭方面,2025年,我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煤炭库存持续处于高位,煤炭市场供需将呈现相对平衡并向宽松转变的运行态势。天然气方面,受气温偏暖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预计202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国内天然气产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进口量或将出现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趋于宽松,为气电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二)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考虑经济、气象等各方面因素,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突破10万亿千瓦时,达到10.3万亿千瓦时,比上一年增长5%左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处于1左右。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调度最大负荷将达到15.43亿千瓦左右,比上一年增长6.3%,增量约9000万千瓦。分地区看,华北(7.2%)、华东(4.9%)、华中(6.4%)、东北(5.4%)、西北(8.6%)、西南(7.4%)、南方(8.6%)、蒙西(7.9%)电网调度最大负荷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南方、西北增速最高,主要分别受盛夏高温、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等因素驱动;华东增速最低,主要是受上一年高温导致基数较高、今年年初以来出口形势走低等因素影响。

迎峰度夏前新增有效发电能力与最大负荷增量基本持平。装机方面,迎峰度夏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加约5亿千瓦,增速约17.0%,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常规电源、新能源发电分别同比增加约8700万千瓦和4.1亿千瓦,有效发电能力增量与最大负荷增量基本持平。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方面,随着庆东(陇东―山东)、中衡(宁夏―湖南)、坤渝(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陆续投产,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综合考虑电力需求、电力供应情况,并考虑跨省跨区电力电量交易、设备检修、发电出力受阻和备用容量等因素,预计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主要涉及华东、华中、西南、南方、蒙西等电网区域。得益于新投产装机维持较大规模以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增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整体供需形势较上一年有所改善。

分区域来看,华东电网区域电力供应紧张,华北、华中、西南、南方和蒙西电网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东北、西北电网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分省来看,电力供应紧张、偏紧的主要有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华中地区的江西,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南方地区的广东、云南,以及蒙西电网区域。

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面临的风险挑战

一是中美关税战导致的“抢出口”窗口期与迎峰度夏时间重叠,电力需求存在超预期增长可能。美国特朗普政府2025年初上台以来,主动挑起所谓“关税战”,多次提升对我国的关税水平,4月初一度升至145%。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加征关税被取消或暂停90天,受此影响,4月出口受挫的外贸企业抓住窗口期加大生产,进而拉动用电增速呈回升态势。在90天窗口期(5月中旬至8月中旬)与迎峰度夏保供时段高度重叠的情况下,考虑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多变以及中美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不排除后续外贸企业因“抢出口”效应而导致用电超预期增长的可能,给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带来冲击。

二是空调负荷占比提升叠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强发,电力负荷对气温变化敏感性提升。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电气化水平提升,我国空调设备保有量快速增长。据测算,近五年来全国降温用电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温期间单位温升致使用电量年均增加0.2亿千瓦时,电力需求对气温变化敏感性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呈现多发、频发、强发态势,2022年、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我国均出现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平均气温屡创历史新高,带动降温用电规模快速增长。考虑气象因素不确定性,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极端天气推动电力需求猛增的可能性仍存,从而给电力供需平衡带来冲击。

三是各类型电源电力供应能力仍存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煤电机组受煤炭供应、煤质等因素影响,实际发电能力为装机的85%左右;气电出力受气源、燃料成本等影响,实际发电能力为装机的60%~70%;水电出力对气象、水文变化敏感,实际发电能力为装机的50%~70%;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靠天吃饭”特性显著,对电力电量的贡献存在较大不稳定性,多年系统运行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发电出力低于15%的时长约占全年的一半,在保供最困难的夏季晚高峰期间,风电实际发电能力不足装机容量的10%,光伏发电能力为0。在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背景下,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常规电源装机占比下降,用电高峰时段电力顶峰能力仍面临不确定性。

三、对策建议

一是保障电源在用电高峰时段的顶峰能力。密切跟踪迎峰度夏期间电煤、天然气供需形势,多渠道协调增加优质电煤供给,统筹气网、电网协调运行,保障煤电、气电机组顶峰能力。

二是分类引导精准施策,深入挖掘需求侧资源调节潜力。遵循“市场手段用足、行政手段保底”原则,打好“分时电价调节、节约用电引导、顶峰错峰前置、需求响应用足、有序用电保底”的渐进式策略组合拳,通过各类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主动错峰、灵活避峰。动态完善价格机制,合理划分峰谷时段,强化价格信号引导作用,加强空调负荷、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重点资源的管理。

三是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完善交易规则,明确储能、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各类灵活性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权利义务、市场组织、计量与结算、信息披露等环节详细规定,加强市场有效衔接,落实新能源全面入市。

四是研究配套机制,引导储能更好发展。拓展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等多种收益方式。探索建立新型储能补偿机制,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提升新型储能业主应用积极性。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