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政策赋能与市场驱动双轮推动新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新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
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
民营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202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构建了全方位支持框架,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法治保障、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综合施策,释放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表决通过,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该法系统规定了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及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与此同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在公平准入、要素获取、金融支持、税收服务、企业培育、权益保障等关键领域出台配套措施,形成了覆盖民营经济全链条、多维度的政策支持网络。
促进新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日益丰富。近年来,能源领域技术和产业创新活跃,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市场效率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强化政策支持:
在行业政策方面,202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从提升发展动能、保障公平竞争、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持续扩大民间资本在核电项目中的参股比例。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中,民营资本投资占比已达10%。
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协同攻关,支持其承担能源领域国家科技专项任务。
在项目开发建设方面,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电源、储能及增量配电网项目,支持通过资本合作等方式组建联合体参与项目开发。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推出多项支持措施。例如,上海市在《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围绕6大方面提出26项具体举措,包括出台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的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虚拟电厂、车网互动、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各地通过技术研发支持、试点示范项目、金融创新等手段,为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新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
市场驱动不断强化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大势。在“双碳”目标愿景、新能源技术创新迭代、能源需求持续高位增长以及能源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等背景下,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的热点和焦点。民营企业作为参与新能源领域投资的重要经营主体,通过多元角色赋能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建设。
一是参与领域积极拓展,不断打开新的赛道。近年来,新能源市场上下游均呈现高度活跃态势,民营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持续加快。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能源民营企业TOP100》,上榜的100家能源民营企业中,有89家以新能源为主营业务。这些企业主要涉及电池、新能源车、风电、光伏、能源化工、能源金属等领域。此外,民营企业还积极拓展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赛道,展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向“新”向“绿”。近年来,绿色低碳领域投资规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到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从投资趋势来看,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领域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为例,近几年保持着接近20%的两位数同比增长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速更为显著,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投资结构分析,新能源领域投资热度持续攀升。在新能源装备制造环节,能源民企通过深耕细作、高度聚焦的发展策略,形成了显著竞争优势。部分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投资布局,构建了突出的产能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同时以主营业务为依托,通过收购、合并、注资等方式积极拓展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新兴赛道,有效推动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三是技术创新保持活跃,研发应用取得实效。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落地再到开放创新生态的形成,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具有数量庞大、市场敏锐、管理高效、转化迅速、模式灵活、激励有效等特征,贡献了大量技术创新成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42万家,占比达到92%以上。在新能源领域,近年来,民营企业创新活跃,在风电、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等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走在了世界技术前沿。例如,宁德时代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从高比能、长寿命、超快充、真安全、自控温、智管理等方面追求革命性电池技术创新,十年累计研发投入662亿元,截至2024年,累计获得近4万项专利授权,构建了从材料创新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技术优势。
四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融入做强产业生态。民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中展现出蓬勃活力和过硬实力,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60%,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民营企业表现突出,2024年,进出口额达24.3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强劲,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在新能源产业链下游的应用与综合服务环节,民营企业也取得显著成效。售电领域,民营售电公司占比接近60%,服务近60万家零售用户,2024年,零售交易电量占市场化交易电量的58%。同时,分布式新能源、独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充电运营商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充电领域为例,规模以上充电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涌现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小桔充电等一批具有相当设备规模的龙头企业。
政策赋能与市场驱动相结合
促进新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能源系统转型变革呈现出数智化、市场化、绿色化三大重要趋势。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为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领域创造了广阔空间。然而,民营企业在参与新能源领域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投资权益保障不足、技术业态创新存在堵点卡点,以及部分生产要素获取困难或成本过高等问题。为此,建议从政策赋能与市场驱动两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民营企业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
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体系。完善和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负面清单制度执行情况监督,针对市场准入可能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通过明确实施细则、成立监管专班等方式予以解决。结合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程,以新能源技术研发、开发利用、新兴业态培育等为重点,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的投资。针对新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卡点,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出台细化的支持政策。完善民营企业投资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增强投资信心。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保障,例如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土地、数据、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要素统筹协调、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多元化融资支持和绿色金融创新,强化技术研发支持体系、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等多措并举,解决新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难。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要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趋势,加快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电力市场架构和功能,涵盖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和绿色市场。同时,需进一步健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基础制度,加强新能源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并前瞻性地推进能源新兴前沿领域的标准规范研究制定。此外,要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对市场交易、价格机制、信息披露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在为民营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231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能源小咖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