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流标、停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搁浅,规模达7GW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近日,全球海上风电传来多个令人错愕的消息,德国、印度等多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由于无人投标、开发商缺乏兴趣等情况,陷入搁浅、延期状态,涉及项目规模达GW。
8月6日,德国2025年第二轮无政府补贴海上风电(N-10.1及N-10.2场址)招标被曝未能吸引到任何投标。这两个场址可支撑2.5GW海上风电开发,其中北海N10.1场址可装机容量为2000MW,计划投产日期为2031年;N10.2场址可装机容量为500MW,计划投产日期为2030年。但截至招标结束,没有任何开发商或投资机构递交投标文件。
其实,这并非德国风电拍卖历史上首次出现此类情况。早在今年6月,德国今年第一轮海上风电拍卖就曾遇冷。对于此次流标的原因,德国经济部长KatharinaReiche认为,选址不当和市场动态变化是关键因素。
此次招标区域位于深水区,地基可能受到侵蚀,结构条件极具挑战性,地理和地质条件导致该区域风险较大。此外,市场条件变化也使得开发商顾虑重重,客户不再愿意在负电价期间遵守购电协议,而是希望直接从市场满足电力需求。
德国联邦海上风能协会(BWO)也表示,当前的拍卖设计迫使开发商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承担超出其控制范围的风险,这一结果传递出德国海上风电市场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的信号。
几乎同一时间,印度海上风电项目也出现波折。由于开发商缺乏兴趣,印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MNRE)旗下公司印度太阳能公司(SECI)取消了两项海上风电招标,涉及一个500MW项目和一个4000MW海底租赁权分配。其中,2024年9月启动的古吉拉特邦海岸附近500MW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备受关注。
中标者本应在坎巴特湾占地202平方公里的场址内建设风电场,并与SECI签订为期25年的购电协议(PPA)。该招标于去年9月发布,最终截标日期为今年8月4日,采用线下提交方式,但直至截止日期也未得到开发商的积极响应。
多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搁浅,给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方面,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目标至关重要,项目的停滞将影响能源转型进程。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当前海上风电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成本上升、供应链不稳定、政策设计不合理等。
德国风能协会已呼吁对德国可再生能源拍卖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走上CfD改革的出路。或许,未来各国需要重新审视海上风电项目的规划、政策支持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等,以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让这些搁浅的项目能够重新起航。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235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