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单季销量增长超600%!国内激光雷达头部发力机器人赛道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第二季度,速腾聚创用于机器人及其他领域的激光雷达销量达3.44万台,同比劲增631.9%,环比大增189.1%;营收约1.5亿元,环比翻倍增长100.7%;毛利率高达41.5%,盈利水平显著领先。
从上半年维度看,该业务板块销量从2024年同期的约8900台增至4.63万台,较去年同期激增420.2%;营收达2.21亿元,同比增长184.8%;毛利达9930万元,同比大幅增加390.4%;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26.1%提升至45.0%,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该产品平均单价从2024年上半年的约8700元/台降至2025年同期的约4800元/台,价格下探推动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为规模化放量奠定基础。
以量增摊薄成本、以价优抢占市场的策略成效显著,为业务规模化放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速腾聚创明确落地“AI+机器人”战略,提出机器人灵巧操作是具身智能能否大规模落地替代人工的关键技术。
围绕机器人通用感知刚需,该公司推出创新品类“AC(ActiveCamera)”,定位“真正的机器人之眼”。该平台以“allinone”为核心,支持全场景高精度的机器人感知、建图定位及抓取能力落地。
目前,“真正的机器人之眼”一登场就吸引了400余家顶尖开发者和机器人企业的关注,其中不乏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名校的学者和团队,人气爆棚。
产品落地也在加速推进,AC平台首款产品AC1已成功“上岗”;第二款产品AC2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登场,将聚焦解决机器人更高精度的感知任务需求。
此外,速腾聚创还推出两大针对机器人领域的数字化革新产品E1R与Airy,构建起全场景机器人感知解决方案。
靠着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的双重“马达”,速腾聚创正踩着油门抢占机器人赛道C位。
细分赛道正在疯狂“涨潮”。先说割草机器人,根据CETAResearch预测,2025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6.9亿美元,2030年将突破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47%,被看做“黄金赛道”。
这片蓝海赛道里,速腾聚创早已“占位成功”,与多家全球Top5厂商达成独家合作,订单规模突破七位数,充分验证消费级庭院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化商业潜力。
今年5月,速腾聚创与Mammotion库犸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基于车规级全固态技术的高端割草机器人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首批订单约定三年内合作120万台,刷新割草机器人行业记录。
无人配送领域,速腾聚创全球化配送网络越铺越广:在北美市场,与COCORobotics及两家头部外送平台达成合作;在国内市场,与美团、新石器、白犀牛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深度战略伙伴关系。
招商证券测算,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市场空间约4680亿元;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市场空间在5460亿元至7280亿元之间。
市场消息,截至7月底,物流老兵新石器全球累计部署已超7500台,计划冲刺年内万辆部署;美团截至2024年底累计完成配送订单超45万单,行业规模化落地“狂奔”中。这对速腾聚创来说,简直是闯进万亿市场的“黄金入场券”,长期增长动力足够。
当前,速腾聚创的非车载业务的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业务布局已覆盖工业仓储、无人配送等垂直领域,服务全球客户突破3200家。随着数字化产品持续交付,该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交付节奏有望领跑行业。
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财报会上透露,下半年到第四季度将迎来机器人大规模交付,带激光雷达的割草机器人未来占比可达60%-70%,三季度订单开始放量,年底到明年一季度迎来交付“高峰潮”。
具身智能浪潮下,机器人感知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壁垒。速腾聚创聚焦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增量零部件开发,推出基于手眼协同的机器人上半身操作解决方案以及下半身移动解决方案,以“硬件开放,基础模型开源”的策略打造开发者社区,加速各行各业的机器人产品商用落地。
目前,该公司已与宇树科技、越疆及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超20家全球领先的具身机器人公司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从样机到量产的关键跨越。
今年2月,速腾聚创的“百万台下线”里程碑更是意义非凡:其第100万台激光雷达交付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安装在全球首款全尺寸开源人形机器人“青龙”上,技术实力被狠狠“盖章”。
凭借在机器人感知领域的突出表现,速腾聚创成功入选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链企业名单,同时登榜大摩最新报告《TheHumanoid100:MappingtheHumanoidRobotValueChain》。
说到速腾聚创,绕不开老对手禾赛科技。机器人领域两家“神仙打架”:禾赛二季度交付48531台,同比增743.6%;上半年出货9.8万台,同比涨692.9%,占国内超50%份额。值得一提的是,禾赛JT系列不到5个月交付破10万台,刷新行业量产纪录。
二者在技术迭代、量产能力与市场布局上各擅胜场,难分高下。“以小见大”,这场头部企业的良性竞逐,恰恰印证了机器人激光雷达赛道的广阔前景与商业价值,更将反向推动全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的进程中加速前行。
未来,随着机器人感知需求持续“井喷”,各家必将在技术精度、成本控制、全球化布局上展开更激烈的“竞速赛”。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23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e54680ea75
- 加载失败
dndb272511b2b
- 加载失败
dnd024c2b87e4
- 加载失败
dnde54680ea75
- 加载失败
新经济资讯
- 加载失败
dnd9638a24a69
- 加载失败
dndb272511b2b
- 加载失败
dnde54680ea75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dnde54680ea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