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无关风速保发”霸王条款 伤害的不只是一方

2025-09-08 18:30
发布者: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风电机组无关风速保发风电整机商
0
0
3
分享

近期,某业主在机组招标中提出的 “无关风速保发” 条款,持续引发风电行业广泛热议。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一看似甲方强势博弈下的 “霸王条款”,不仅仅是让风电整机商无视科学、承担风险,更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生态的冲击与破坏,最终,伤害的不只是一方。

“无关风速保发”将推高成本

我们知道,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本质上与风速强相关。对整机商而言,“无关风速保发”最直接的冲击是成本不可控性显著上升。

在设计阶段,整机商需根据项目所在地的风资源数据匹配机型,比如在低风速区域选用低风速启动、高捕获效率的机型,在高风速区域侧重抗风稳定性设计。

但“无关风速保发”打破了这一科学匹配逻辑,要求设备在风速偏离预期时仍需达标,整机商只能通过“额外投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

国内某整机商人士表示,为应对发电量缺口,部分企业在小风时段通过“极限调参”让风机超负荷运行,以某20台1.5MW风机的风场为例,企业将风机的出力调到2MW,使得原本30MW的风场,可以发出更多的电量。另外,整机商可能被迫提高运维频率,比如缩短叶片巡检周期、增加齿轮箱润滑油更换次数。

这则操作实际上不仅推高运维成本,更会加速设备损耗,为后期故障埋下隐患。

甲乙双方风险错位

该人士表示,整机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备技术与制造能力”,而非“掌控自然环境的能力”。风速属于典型的不可控外部变量,受大气环流、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即便通过专业风资源评估机构的实地勘测,也只能得出“概率性数据”,而非绝对固定值。“无关风速保发”相当于要求整机商为“自然风险”兜底,这与企业的风险承担边界严重错位。

从实际运营来看,这种风险错位可能转化为企业资金压力,让风险被放大。

多数风电项目的质保期为3-5年,若期间遭遇1-2个“小风年”,整机商需按合同约定向开发商支付发电量差额补偿。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这样的赔偿金可能直接侵蚀年度净利润,甚至导致资金链紧张,即便对头部企业,频繁的补偿支出也会影响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的资金储备。

更严重的是,假如整机商因“小风年”无法达标而触发赔偿,部分开发商可能以此为由拖欠设备尾款,或在后续合作中进一步加码苛刻条款,形成“补偿-资金紧张-履约能力下降-更多索赔”的恶性循环。

在当下风电整机商的利润空间本就被大幅压缩的背景下,再叠加“无关风速保发”的赔偿风险,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一位技术研发人士表示,这种但“无关风速保发”的条款导向,可能让整机商的研发重心向“短期达标”倾斜,牺牲长期技术价值。

例如,为了在小风时段快速提升发电量,部分整机商可能优先研发“短期功率优化算法”,通过调整风机的桨距角、转速等参数,让设备在非设计工况下“极限输出”——这种操作虽能短期满足保发要求,却会加速叶片疲劳、增加齿轮箱磨损,导致风机的设计寿命缩短3-5年。

倘若风电行业普遍陷入“为保发而牺牲寿命”的竞争,将导致风电设备的“隐性质量危机”,未来大规模机组进入退役期前,可能出现集中故障,届时将造成谁也无法承担的局面。

回归公平协作,制定合理保发目标

从整机商的角度出发,抵制“无关风速保发”并非拒绝承担责任,而是希望回归“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公平协作关系,建立基于科学规律的项目评估与合作模式。

整机商可承担与“设备性能”直接相关的责任,比如承诺风机的功率曲线K值、全场可利用率、单机故障响应时间等客观指标——这些指标直接体现整机商的技术与服务能力,且可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

项目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不应是“拍脑袋的固定值”,而需基于至少1-2年的实地风资源观测数据,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地形条件,由开发商、整机商、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测算,确定“合理置信区间”,这样既避免了开发商因目标过高而面临项目收益不确定性,也让整机商的保发承诺有科学依据,减少后续纠纷。

2024年10月,12家整机商签订的《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明确提出“抵制明显有失公平的合同”,整机商可通过行业协会与开发商、监管部门沟通,推动出台制定相关对规则,明确禁止“无关风速保发”这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条款,同时规范保发承诺的范围、验证方式与赔偿标准,让合作有章可循。

在国际市场中,“无关风速保发”这类条款几乎不存在,海外开发商更注重基于风资源数据的科学测算,与整机商签订的合同中,保发承诺通常与“设备性能指标”绑定,而非“自然变量”。

从长远来看,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开发商与整机商的“共生关系”——开发商需要可靠的设备保障项目收益,整机商需要公平的环境实现技术迭代与盈利。摒弃“无关风速保发”这类极端条款,建立基于科学、公平的合作框架,不仅是整机商的利益诉求,更是推动中国风电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一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