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中国中煤董事长王树东:加快推动从“以煤为主”向“以煤为基、多能互补”转变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2025年9月10日,《学习时报》“大国顶梁柱 奋进新征程”栏目刊发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署名文章《以“三个聚焦”深化能源央企改革》。
其中提到,近年来,能源系统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促使能源企业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中国中煤主动应对能源发展形势变化,坚决践行“双碳”目标,扎实推进煤炭与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两个联营”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煤-电-化-新”致密产业链,加快推动从“以煤为主”向“以煤为基、多能互补”转变。“第一个联营”取得显著成效,在运、在建及待开工煤电装机规模达5000万千瓦;“第二个联营”扎实推进,科学布局开发“沙戈荒”区域大型风光基地、采煤沉陷区渔光互补示范项目、能源化工“产炭不排碳”园区,在运、在建及待开工新能源装机规模近千万千瓦。集团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从单一煤炭企业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变,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三个聚焦”深化能源央企改革
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树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进行系统部署,为国有企业更加充分履行职责使命、发挥功能价值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煤)作为煤炭全产业链能源央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扎实开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为高水平履行职责使命注入不竭动力。
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作为能源央企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必须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当好践行党的意志、执行国家战略、服务保障民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中国中煤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功能性改革,持续推动结构布局再优化、主责主业再聚焦。坚持将企业自身优势与各区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对标“三个集中”持续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着力提升资源端和市场端协同发展能力,形成具有中国中煤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集团公司产业布局和结构实现战略性升级,煤炭资源储量增长24%,总产能增长29%,达到3亿吨级规模,百万千瓦煤电装机规模高速增长,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以来,签足签实煤炭中长期合同7亿吨,向下游企业让利超1100亿元,累计发电量2700多亿千瓦时,春耕保供累计供应尿素产品近千万吨,充分发挥了“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能源系统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促使能源企业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中国中煤主动应对能源发展形势变化,坚决践行“双碳”目标,扎实推进煤炭与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两个联营”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煤-电-化-新”致密产业链,加快推动从“以煤为主”向“以煤为基、多能互补”转变。“第一个联营”取得显著成效,在运、在建及待开工煤电装机规模达5000万千瓦;“第二个联营”扎实推进,科学布局开发“沙戈荒”区域大型风光基地、采煤沉陷区渔光互补示范项目、能源化工“产炭不排碳”园区,在运、在建及待开工新能源装机规模近千万千瓦。集团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从单一煤炭企业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变,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能源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作为能源央企必须围绕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扎实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
科技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中煤牢固树立“为生存而创新”的意识,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强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思路,探索融通国家专项管理体系和中国中煤科技创新体系的“DNA”式双螺旋运转机制,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自由探索+中央企业有组织科研”创新机制,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入云计算、算力网络、低碳高效电驱动系统等国家级创新联合体,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进入实体化运作,跨领域协同攻关能力进一步加强。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载体,科技创新的目的最终要落在产业上。中国中煤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手段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牵头承建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6座,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42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183个;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套550米工作面刮板输送成套装备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首台套搭载矿鸿平台的BMX全数字智控系统推向市场,联合攻克千米深孔精准测斜难题,实现核心软硬件国产化替代。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启动实施中国中煤“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数智化转型,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是对能源企业科技创新提出的重大实践课题。中国中煤主动担当能源央企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大力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合力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践行“产炭不排碳”“无煤化工”理念,围绕煤炭从“燃料”向“材料”转变,推进现代煤化工重大科技攻关,延伸高端聚烯烃、煤基炭材料等产业链,不断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业附加值。煤基硬炭项目实现千吨级量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阳光”项目开工建设,聚丙烯装置成功实现应用国产催化剂完成抗冲产品转产,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聚焦治理现代化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价值创造力、党建引领力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资央企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把高效能治理内置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全面深化改革重塑管理架构、优化治理体系。
价值创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是提高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效率的迫切需要。中国中煤聚焦提升“五个价值”,深化落实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实施“产-购-运-储-销-用”业务链管理变革,努力提高经营质量。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穿透式监管、一体化运营,建设生产经营全场景、全链条覆盖的现代化“智控”管理平台,有力促进生产经营各环节成本控制水平、价值贡献能力提升。实施中煤闪耀“SHINE”品牌战略,深化企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引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品牌价值效应持续增强。通过深化经营管理体制变革,集团公司经营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一利五率”指标持续优化,连续6年获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
世界一流能源企业,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中国中煤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推进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变革,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融合互促的管理模式。实施区域化管理,统筹推进山西、新疆等区域企业一体化管理,在上海、江苏、重庆等10地布局设立区域公司,形成“晋-蒙-陕-新”资源侧和沿江沿海市场侧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推动专业化整合,设立煤炭、煤化工、电力及新能源、装备四大事业部,推进装备、建设、物流、采购等业务板块整合调整,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突出市场化导向,以总部机构改革为引领,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构建大经营、大生产、大党建格局,强化薪酬和业绩联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中国中煤坚决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企业治理各方面,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事项清单和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推动各治理主体高效协调运转。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深化运用定期研究、专题会议等工作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聚焦党建提质增效,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实施“四强五好六有”示范(品牌)党支部建设,把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建到生产一线、项目现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491粉丝:5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老余懂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老余懂能源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能源行业新闻
- 加载失败
能源行业新闻
- 加载失败
能源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