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能源转型别踩“失衡坑”

2025-09-12 17:35
发布者:理想三旬
来源:理想三旬
标签: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碳中和
6
0
26
分享

“‘快’转型不丢‘稳’根基”

——专访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可持续能源司司长达里奥·利古蒂

达里奥·利古蒂(Dario Liguti)

9月9日,在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由南方电网公司主办的“创新驱动·全球协作:共筑清洁能源转型新生态”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可持续能源司司长达里奥·利古蒂(Dario Liguti)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的独家专访,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深层价值、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带来的转型启示展开分享,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协同推进”与“风险防范”提供关键洞见。

中能传媒

今年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您如何看待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意义?过去十年,在该倡议和《巴黎协定》框架下,全球能源转型取得了哪些进展?

利古蒂: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意义,远不止“能源系统互联”这么简单,其本质是人与人的连接、区域与区域的合作。

这项倡议以“先实现区域内国家互联,再推动区域间、跨洲互联”为路径,为不同国家搭建了关键平台——让大家能凝聚能源合作共识,开展务实协作。

要知道,构建区域电力或能源网络绝非是单一国家所能完成的,需要各国在技术、政策、资源等层面深度协同。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协同框架,对改善全球能源配置、促进能源公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也是我们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愿意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及世界其他机构携手推进这一工作的核心原因。

十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显著提升,能源强度(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持续下降。这意味着,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更加高效了。而这些成果,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推进、《巴黎协定》的约束密不可分。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距离2030年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今年全球平均气温已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而《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把全球温升控制在这个阈值内。想守住这个目标,推动气温回落,未来我们需要付出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才能实现温控目标。

中能传媒

我们了解到,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正建设碳中和的“弹性能源系统”,还提出了“全系统成本”概念。能否具体解释下“弹性能源系统”的核心价值,以及为何“全系统成本”思维对能源决策至关重要?

利古蒂:先谈“弹性能源系统”。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解决“能源三难困境”。

能源领域的政策决策具有强关联性。比如,一味追求能源可持续性,可能会影响能源可负担性;只看重供应稳定,又可能忽略低碳目标。而“弹性能源系统”,能以积极方式平衡这三个维度的需求。

过去两三年,欧洲遭遇了不少冲击——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中断、气候变化影响。这时候,系统的“韧性”就更关键了。它能帮助我们应对各类风险,同时不偏离碳中和的方向。

再谈“全系统成本”。当前很多能源决策,只盯着“技术成本”或“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这是片面的。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覆盖的区域,长期依赖传统集中式电力系统。如今要向“集中式+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混合系统转型。这种情况下,不能只算某一项技术的“单点成本”,必须考虑技术整合到整个能源系统里的“全链条成本与收益”。

举个例子,用“基于转换器的能源”(像风电、光伏)替代传统可调度能源时,不仅要投入资金建设新的输配电系统,还得保障电网的辅助服务——比如调频、调压等。电网发展150多年,早就形成了这些必要服务,它们都是“全系统成本”的一部分。

过去,有些政策制定者忽略了这些隐性成本。结果就是部分决策落不了地、没效果,甚至影响电网稳定。我们提出“全系统成本”,就是想推动能源决策更全面、更透明。只有把技术、基建、服务等所有成本都算进去,才能真正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转型。

目前,我们关于“全系统成本”的报告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希望这份报告能给全球能源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中能传媒

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对全球能源转型有着重要启示。结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的“电力系统脱碳四大支柱”,您认为各国在推进能源转型时,需重点防范哪些风险?该如何更好地平衡“转型速度”与“系统稳定”?

利古蒂: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最核心的启示是“发电决策和输电决策必须协同”。

欧洲能源系统是一体化的,但发电仍以国家为单位管理。这种“碎片化管理”与“一体化电网”的矛盾,加上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提升带来的技术挑战,最终引发了事故。

这正好对应我们提出的“电力系统脱碳四大支柱”——依赖低碳或无碳能源、保障电力传输能力、重视分配与资源平衡、维护能源供应链稳定。很多国家在转型中,正是忽视了“协同”与“平衡”,才出现了风险。

具体来说,各国需要防范三类风险:

一是“结构失衡风险”,比如过度追求可再生能源装机,却忽视输电网络升级,导致电力无法有效输送;

二是“可负担性风险”,部分国家为推进转型,大幅提高能源价格,导致“能源贫困”,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是“供应链风险”,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稳定对转型至关重要,不能依赖单一地区或单一资源。

能源“快”转型不应丢“稳”根基,要平衡“转型速度”与“系统稳定”,关键是抓住两个核心:

一是“能源多样化”,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多种能源协同,降低系统波动风险;

二是“决策协同化”,发电、输电、配电环节的政策要同步制定,甚至跨境能源合作也要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