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大容量电芯“混战”:南都跟进392Ah,欣旺达押注三条路线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在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在2025年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下一代大容量电芯之争,不仅是企业间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对未来储能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四大阵营,多种规格竞技
近日,两家中国储能电芯头部厂商在国外重磅发布新品将今年以来的大容量储能电芯话语权的争夺推向高潮。
其中,南都电源发布了392Ah储能电池,搭载该款电池的20尺Center L Ultra储能系统总容量达6.25MWh,适用于2至8小时储能场景。
这意味着,在第三代大容量电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南都电源也来了个战略“回马枪”。
这样布局背后的逻辑是392Ah电芯在技术工艺、产线切换方面高度切合314Ah电芯,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量产、快速占领市场。
此前,已有多家企业布局这一过渡型电芯产品。
其中,瑞浦兰钧推出392Ah电芯以及搭载该电芯的2h、4h两个版本的6.26MWh储能系统;中创新航的392Ah电芯已率先实现量产;中车株洲所、运达智储等集成商上半年也展出过基于392Ah电芯的6.26MWh/6.25MWh集装箱系统。
另外一家电芯厂商欣旺达全球首发了684Ah与588Ah两款储能电芯,加上此前其发布的625Ah电芯,在大容量电芯领域的争夺战中,欣旺达押注了三种规格的技术路线。
684Ah电芯的引领者是光储龙头阳光电源,今年6月,阳光电源发布搭载684Ah电芯的AC侧产品Power Titan3.0,被舆论认为是其放弃了2024年锚定的625Ah规格。
押注684Ah这一电芯规格的除了欣旺达、还有鹏辉、楚能、蜂巢等,上半年,这些厂商均展出了684Ah电芯模型。
欣旺达此次推出的另一款588Ah电芯规格此前也有企业站队,上半年楚能新能源、国轩高科均发布了该款规格的产品。
2024年以来,市场上至少出现了20多种规格的大容量产品,但目前基本形成了四大阵营角逐、多个规格电芯崭露头角的局面。
具体来看,一个是1000Ah+超大容量阵营,海辰储能领跑,其1175Ah电芯作为专为4–8小时长时储能设计的电池,填补了中长时储能场景缺少专用电池的产品空白。
另一个是,以宁德时代主导的电芯厂商阵营,锁死587Ah,这一电芯规格初步形成了主流之势,电芯领域,瑞浦兰钧、海基储能、鹏程无限、赣锋锂电等厂商都在跟进,推出自有的587Ah电芯产品。
系统领域,南都电源、因湃电池、中车株洲所、晶科能源、天合储能、海博思创、采日能源等都推出了基于587Ah电芯,涵盖6.25MWh-7.81MWh容量的储能系统。
还有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商阵营,押注684Ah,作为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巨头,阳光电源可以通过战略级深度绑定核心供应商,形成“以系统定义电芯”的影响力,推动产业链协同,相信,后续还会有厂商跟进这一路线。
最后就是南都电源、瑞浦兰钧等押注的过渡型产品392Ah电芯凭借产线复用优势,短时间将占领一定的市场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亿纬锂能的628Ah电芯拿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公司超150MWh的大规模采购订单 ,展现出这一规格电芯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叠片与卷绕工艺的较量
在大容量电芯之争中,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成为关键,当前,主流的技术路线主要有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
卷绕工艺以宁德时代、瑞浦兰钧为代表,强调卷绕工艺下,安全、量产的最优解。
叠片工艺以阳光电源、蜂巢能源、中创新航、欣旺达等为代表,采取新工艺,大容量。
随着587Ah电芯和684Ah电芯逐步呈现主流之势,大容量电芯的竞争便聚焦到工艺路线的较量。
实际上,两种工艺路线各有利弊。
叠片工艺在大容量电芯上展现出独特优势,不仅消除了传统卷绕式结构的曲率半径问题,使活性物质分布更均匀,还使得与大容量电芯的适配性显著提升 。
阳光电源认为,在追求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储能场景中,唯有叠片工艺具备 600Ah 以上大电芯的量产能力,且当前叠片工艺在电芯领域的成熟度和生产效率已与卷绕工艺持平。
从市场推出的新产品看,600Ah+以上电芯基本都采用叠片工艺。
然而,叠片工艺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在安全性方面,相比卷绕工艺,叠片结构的物理切断位较多,自放电引起的故障率相对较高。
宁德时代587Ah 电芯采用的卷绕工艺,具有成熟度高、生产效率高、良品率高等优势,是目前400-587Ah 电芯市场的主流选择。
卷绕工艺在制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证电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但随着电芯容量的不断增大,卷绕工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容量提升后易出现内阻升高、应力过大导致结构断裂或锂枝晶析出等安全风险。
宁德时代也承认587Ah 可能是卷绕工艺的技术极限,未来不排除采用其他工艺对产品进行迭代。
行业洗牌加剧
尽管上游电芯企业在容量和技术上竞争激烈,下游系统集成商关注点却不在容量的大小,因为,不同尺寸的电芯增加了系统研发与产线投入的适配成本,同时系统配套的兼容性差异也增加了后期运维、售后的难度。
因此,下游系统集成商更期望电芯规格能够相对统一,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例如,在储能电站的建设中,电芯规格的不统一会导致储能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变得复杂,增加了工程成本和时间成本。
但从目前的竞争态势看,大容量电芯之争仍处在混战时期,下游系统集成商对于规格统一的期待似乎显得“一厢情愿”。
近两年,经过激烈的内卷,市场份额已经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占据前9席,头部企业在大容量电芯争夺战中,具备资金、技术、供应链等多种优势,随着未来竞争的加剧,缺乏电芯开发能力的集成商加速出清。
另一方面,大容量电芯之争已从单纯技术竞赛演化为产业链控制权争夺,传统电池厂与系统集成商相互渗透,有的电芯厂商基于系统厂商的需求,合作开发大容量电芯产品,实现资源绑定;有的电芯厂商发布大容量电芯产品的同时,顺势推出系统产品并且迅速拿到订单,宣发即量产落地是今年以来大储产品竞争的一大趋势。
阳光电源等系统巨头则通过产业链优势绑定自研的电芯,巩固系统级技术主导权。
2025年,随着强配储政策落幕、新能源电量全面市场化,储能产业正在由政策驱动向交易型进阶,储能的价值将重构,谁将定义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最终将由市场说了算。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486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