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西部重庆科学城百亿储能产业集群崛起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当城市突发停电,没有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只有无声驶来的移动储能车,瞬间点亮整片街区;当新能源汽车半路“趴窝”,不再需要漫长等待救援,一台移动充电车10分钟就能让你满电复活。这些未来感十足的画面,正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一一展现!
昨日有消息称,除了生产储能柜、搭建虚拟电厂......落户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清安能源有限公司又在谋划大动作,这家新型储能企业联手科学城城市运营公司,正创新研发移动储能车。
企业不断探索的背后,聚集效应已经显现。按拟定的目标,到2027年,科学城高新区将打造形成产值超100亿元、西部一流的产学研用储能产业集群。那么,科学城高新区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企业又该如何抢占行业新风口?
01
清安能源瞄准创新应用场景
“一台储能柜就是一个‘能量魔方’!”
8月底,科学谷一期,伴随清安智慧能源云平台的储能启动指令下达,企业实时的供电负荷曲线与动态调整的储能充放电曲线在大屏幕上清晰展示,标志着科技企业正在高效转化科研成果。
作为一家从事能源存储与智慧能源运营的科技公司,重庆清安能源有限公司(后简称清安能源)成立短短3年多时间,目前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潜在独角兽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企业估值约10亿元,实力不容小觑。
2022年4月,重庆首个兆瓦级用户侧自投储能电站在科学城高新区并网投运;2023年7月,西南地区首个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科学谷储能电站并网运行;2025年7月,“大学城熙街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场站”运行,均是清安能源的手笔。
由其研发制造的储能柜就像“超级充电宝”,可以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用电高峰时段放电。既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还能增强区域电网弹性。“截至目前,全国近百个储能电站的储能柜都是我们生产的。”清安能源副总经理王沅馗表示。
清安能源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抢占行业蛋糕,清安能源将以储能为基础,拓展至超充、移动电源等相关“端”,并扩展至虚拟电厂、电碳交易等“云”产品和服务。
什么是移动电源相关“端”?最直接的应用创新就是生产智能移动储能车。
据了解,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和储能技术的发展,这样的创新应用场景正变得可能。重庆正在建设“超充之城”,每年有很多充电场站落地。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资源的时空错配。如果超前建设充电场站,闲置率可能会比较高,而采用移动储能车,就能很好防止资源浪费。此外,如果工地、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有临时用电需求,移动储能车也能派上大用场。
“移动储能车还在研发中,相信很快,就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保障。“王沅馗语气笃定。这款“充电车”背后,是成本下降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更是科学城高新区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缩影。
02
带动上下游3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
一家龙头,能否撑起百亿产业?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科学城高新区的打法很清晰,想方设法打通产业链,积极培育引入产业链相关企业,提升本地配套率,打造储能产业集群。正因如此,在重庆乃至全国的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版图上,如今科学城高新区表现得越来越抢眼!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帮公司”)投资的星星数字能源总部项目就已落户科学城。之后,企业将原项目在科学城提档升级为万帮综合能源总部项目,同时在科学城新设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研发制造基地。
此外,由清安能源和易事特集团共同提供储能系统的电网侧大型储能项目——西永综保区储能电站也在去年并网成功、正式投运,在迎峰度夏期间为重庆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一直在与上下游企业积极合作,带动本地产业链上下游3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清安能源副总经理王沅馗透露,其中一家便是重庆金华电器成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华电器”)。
金华电器成立于2003年,原本从事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由于非常看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前景,2021年,金华电器决定斥资进军新型储能市场,生产储能配套设备。
该公司副总经理罗晨燕表示, 2022年,金华电器在科学城高新区投用首个兆瓦级用户侧自投储能项目,通过峰谷电价差实现年省电费近百万元。
“这个项目由我们和清安能源合作完成。”罗晨燕说,在上马首个兆瓦级用户侧自投储能项目时,清安能源和金华电器建立起强强合作关系,一家负责研发和提供技术,一家负责生产组装和提供工程服务。随后几年,双方携手完成了多个新型储能项目。
金华电器负责储能业务的销售经理刘亿鹏说,他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为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风电工程配套的储能项目,在2个月时间内,两家公司就一起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交付和相关技术服务。
而按照清安能源“掌门人”李德胜的规划,公司将持续在渝推动相关产业本地配套与升级转型,力争实现80%以上零部件本地供应,推动高安全新能源装备的“重庆智造”走向全球市场。
03
百亿经济账这样算
对于企业所关心的如何抢占行业新风口,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经济账。
作为工业重镇,重庆用电负荷大,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区市,要解决能源问题,迫切需要加快风、光资源开发利用和储能技术发展。
储能产业集群的上游,需要采购电芯、氢能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在行业的中游,涉及储能系统集成、充电桩/换电站设备制造等;在下游,则涉及电池回收再利用、虚拟电厂等能源管理数字化平台、配套场景等服务。这其中,上游占整体产值的55%—65%、中游约占20%-30%、下游的服务总和约占10%-20%。
“如果行业总产值要达到100亿元,相当于要生产约2000台20英尺标准集装箱储能柜。”该人士说,这样算下来,一台储能柜产值为500万元。按照对应的比例,向上游采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材料就会达到300万元。如果科学城高新区本地企业能生产这些材料,那么这部分产值就会更多留在本地集群内。
如果是中游环节,500万元对应的20%-30%产值比例,估算下来约为125万元,这是产业集群最核心的产出,可以直接由科学城高新区内的集成工厂创造。
此外,在产业集群的下游,还需要持续性的服务。例如安装与运维服务、电池回收等,这部分产值预计可达75万元左右。
多家企业内部人士表示,科学城高新区要实现100亿的储能系统总产值,预计需要从上游采购约60亿元的材料,同时在中游创造约25亿元的集成制造价值,并催生约15亿元的下游服务市场。
根据科学城高新区拟定的发展思路,未来几年内,将重点围绕升级储能研发、培育新型储能、壮大储能应用等领域,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示范平台,推动储能和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加快校地合作的新型储能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同时,将推动央企等龙头企业布局储能项目,推动用户储能和电网储能示范项目,探索推进储能减碳示范应用。
04
竞争加剧挑战不容小视
风口之上,危机并存。
“储能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挑战不容忽视。”对于产业格局,罗晨燕有着很清醒的认识。
罗晨燕认为,作为新型储能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企业,金华电器遇到的挑战来自几方面。
首先是价格战白热化。2021年前后,储能行业尚处在萌芽阶段,需求不足。而随着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各地企业一哄而上,纷纷上马,有资质、没资质的都想分得一杯羹,这为接下来几年价格战白热化埋下伏笔。
其次,随外部环境变化,原来专注出口市场丰厚利润的巨头开始转向国内市场,产业链上的整合让细分市场上的配套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金华电器就面临这样的压力。
如何破局?
面对市场变化,金华电器决定加速练好内功,在巩固储能产值的同时,开始尝试拓展如燃气发电配套设备等新的领域。清安能源则探索出智能制造+能源运营“双轮驱动”的新路,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将业务从重庆做到了全世界。
2024年,清安能源正式开启海外业务。新加坡、德国柏林子公司相继投运,目前在亚非欧都有首发性或示范性的项目落地。现在,在高新区的清安储能与智慧能源产业园,每月都有10台直冷储能系统发往国外,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不创新,就出局!”——这已成为科学城储能企业的共识。
05
六大要素值得重点关注
对于如何打造具有核心技术、可持续且具备强大区域竞争力的储能产业新高地,业内专家给出建议。
“六大要素值得重点关注。”西南大学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定祥认为,首先应注重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长寿命负极材料等上游材料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其次,需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引领,引进或培育几家在细分领域(如材料、系统集成)具有绝对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链主”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
第三,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和成果转化机制,让实验室的技术能快速走向生产线,并最终在真实场景中应用验证,这是“产学研用”模式成败的核心。
“此外,政府需要主动规划和开放丰富的本地应用场景,如园区微电网、公共建筑储能、公交站换电、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等,为下游企业提供试验田和首批客户。”他表示,与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及引进,同样需要重视。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466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