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1192号文专家解读|“就近消纳”破局:从试点实践到市场化新生

2025-09-13 15:43
发布者:旧能新能都是能
来源:旧能新能都是能
标签:1192号文新能源消纳绿电直连
4
0
17
分享

当江苏常州项目的500米物理距离与1.5公里电气距离形成奇妙反差,当山东东营用户在现货市场算清“就近交易反而更贵”的账单,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实践,在探索中前行。随着《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192号,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这套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消纳价格机制,迎来破局的关键一跃。

经济责任的闭环设计:从“搭便车”到“共担责”

过去,对“就近消纳”的经济账始终算不明白。大部分项目存在午间反送电、晚峰再购电的循环,暴露出“就近消纳”的核心矛盾: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与用户持续稳定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由公共电网兜底保障。《通知》为避免出现“搭便车”,构建了一套“权责对等”的价格体系。

在输配电成本分摊上,《通知》提出按接网容量缴纳费用,意味着项目无论从公共电网购电是多是少,都要为其占用的电网容量“买单”。月度容(需)量电费的具体计算方式为:按现行政策缴纳的容(需)量电费+所在电压等级现行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公共电网容量。其中,平均负荷率参照省份1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两部制用户平均水平,由电网企业测算并经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后公布。这种单一容量制输配电价机制,纠正了过去“就近消纳”等于“减少输配电费”的粗放认知,明确了项目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对算力中心等可靠性要求高的项目,《通知》采用了更为弹性的分摊方式,保留了其两部制模式的自主选择:容(需)量电费按现行政策执行,电量电费则根据实际用电量(含自发自用电量)及所在电压等级标准缴纳。分类施策既保障了关键领域供电安全,又通过“电度电费”精准体现实际用电消耗。

系统运行费的厘清更具突破性。《通知》明确要求,就近消纳项目使用公共电网时视同工商业用户,暂按下网电量缴纳系统运行费,逐步向按占用容量等方式缴费过渡。这意味着项目后期需要同输配电价一样,按接网容量或者实际用电量参与系统调节运行费用的分摊,不再享受“名义直购”的豁免。维持系统容量长期可靠性充裕性的发电侧容量电费、提供实时平衡调节服务的辅助服务费用等“隐性成本”,将通过“占用容量”计算并计入总成本。换句话说,当光伏在夜间或是由于一朵云的出现而“歇业”时,用户从公共电网购电依赖的电力电量平衡,其成本将显性化地体现在项目电价中。

系统调节的协同路径:从“转移压力”到“提升能力”

山东东营项目退出试点的背后,反映出就近消纳面临的现实困境:午间光伏大发与用户负荷低谷重叠,项目向公共电网反送电加剧了电网调节压力。《通知》回归“就近消纳”本质,将单一的电力生产者或消费者,转变为参与“源荷互动”的综合性主体,实现系统性协调优化。

一是设置自发自用比例下限明确“就近消纳”根本内涵。《通知》要求项目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项目新能源装机规模需与用户负荷容量相匹配,尽可能地在内部实现自我平衡,以减少系统调节压力。二是设置计量标准确保“就近消纳”技术可行。《通知》要求项目具备分表计量条件,由电网企业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储能等关口分别安装计量装置,实现各环节电量数据的精准溯源。这种“颗粒度”管理,既能够保障自发自用比例刚性执行,也为结算环节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基础。三是设置参与市场机制实现“就近消纳”作用发挥。对于项目参与市场的方式,《通知》根据市场建设情况采取差异化管控: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项目可以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系统调节、优化资源配置,上网电量交易和价格结算均按照市场规则执行;在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由于缺少实时价格信号,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向送电、不开展送电结算,从源头避免项目“余量”盲目上网增加系统安全风险。“因地制宜”的设计,让处于不同市场发育阶段的地区都能找到适配的实施路径。

市场化生态的重构:从“政策试点”到“机制常态”

《通知》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将“就近消纳”从依赖政策导向的试点模式,转变为融入电力市场体系的常规方式。围绕“物理溯源+经济共担+系统协同”的体系架构,新能源就近消纳的底层逻辑正在被重塑。一方面,《通知》坚持公平参与市场的基本原则,明确项目与其他市场主体具有同等地位,原则上作为统一整体参与电力市场。用户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不得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按下网电量承担上网环节线损费用。另一方面,《通知》充分考虑与现有机制的衔接,项目新能源上网电量不纳入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项目的上网电价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这一安排看似“放手”,实则形成了双重正向激励:对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负荷优化、减少接网容量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以赢得市场;对市场来说,真实的市场价格得以传递,避免了政策补贴扭曲市场价格,保障了政策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随着《通知》的落地实施,“就近消纳”正从“概念试验”走向“规模应用”。当每一度电的物理流向都清晰可溯,每一份成本都合理分摊,每一次交易都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新能源就近消纳的春天已悄然到来。这不仅是价格机制的完善,更是电力市场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