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能源设施保障,也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汽车、交通、电力三大行业,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交通强国等多个方面赋予了重要的使命担当。
“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成绩斐然
“十四五”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相继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充电行业发展方向,提出车网互动顶层规划。构建起充电基础设施政策的“四梁八柱”。充电桩首次纳入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方向;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国家、省、市三级充电设施监测平台体系加快建立,在数据统计、监测调度、运行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覆盖广泛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截至6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1610万个,是“十三五”末的9.5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充换电行业用电指数比2020年增长870%。现有居住区私人桩充电设施达1200.4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3.7倍。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建成充电设施达4.1万个;农村充电点位不断增加,97%的县城以及80%的乡镇配建了公共充电设施。矿区、码头、工地等电动重卡应用场景的充换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充电、低碳出行”正成为行业新风尚,截至2024年6月,全国共1108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场站使用绿色电力。
多元融合的充电产业生态加快构建。汽车企业布局充电旗舰店,石油石化企业建设综合能源站,物流企业参与干线运输充换电站规划运营,地方政府平台开始深耕当地充电市场。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不断健全,现有充换电企业60万余家,主要运营商超过2000家,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80%以上,形成了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推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并存的产业格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欧洲建立“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体系,在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地区采用场景适配策略,在北美通过柔性供应链进入当地充电网络。
应用场景业态和充电标准体系不断丰富。公共充电场景的大功率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直流充电单枪平均功率从2021年底的73.90千瓦提升到今年6月的98.51千瓦,大功率充电设施快速普及,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已达到3.7万台。慢充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有序充电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期,“预约充电、充低谷电”已经成为车主喜欢的充电方式。24个市/区监测数据表明,私桩全年充电量低谷时段占比平均值为68.87%。无线充电、自动充电等技术不断突破,设备可靠性、兼容性和智能化水平稳定提升。17个省份开展的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顺利推进。共发布充电国家、行业、团体标准67项,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个系统委员会秘书处以及6个技术组织的召集人,牵头国际标准14项,不断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取得的显著成效,是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居住区建桩难问题,进一步强化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开展了“统建统服”建设新模式,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针对城际充电网络和城市群都市圈的跨城补能痛点,落实省级政府和地市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做好与交通网络体系的衔接融合和“两区”“三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配套充电网络建设,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不断激活市场活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充电基础设施等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以及央国企的主动作为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有效解决了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中的多场景适应需求、生态圈构建、多元化商业模式发展等产业化关键问题,加快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开展充换电站的选址、设计、建设和消防设施布置。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充电桩产品正式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确保符合质量规定。
谱写“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关键期,是推动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期,也是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的突破期。预计到“十五五”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充电设施数量达5000万个以上。充电网络将进一步扩面提质,城市和都市圈充电网络基本建成,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短板将加快补齐。超前保供、安全可靠、绿色经济、协同共赢的充电基础设施将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加大政策供给,打造更为便捷的充电网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做好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充电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规范充电价格和服务标准,全面提升充电运营服务质量。落实充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放电价格城市范围。加强行业监管,落实安全责任,维护市场秩序。
坚持创新引领,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加强行业协同,增强充电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结合新能源汽车网联化发展方向开展自动充电、即插即充、充电漫游等技术创新。围绕交能融合智慧交通规划,大力发展光储充放换一体化建设。结合车网互动试点,破解技术、标准、政策、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开展多层次合作,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更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充分发挥我国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先行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抓住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窗口期,以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充电设备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扩大出口,推动我国装备走出去。大力推动中国标准国际互认,为全球其他国家充电设施体系建设提供中国方案,服务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国际化发展。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919粉丝:18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