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提质增效”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的“电力平衡调节器”正展现出更显著的效能。近期,与电力辅助服务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细则;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发布《四川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优化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电网侧储能可参与中长期、现货及辅助服务等电力市场。
据悉,今年8月,江西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已顺利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而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正积极组织市场运营机构开展省内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辅助服务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
当前,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正处在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协同、从行政补偿到市场定价的快速发展阶段。
早期,我国电力辅助服务主要由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提供。现在,市场参与主体已扩展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场站、储能、需求侧响应资源等。例如,早在2022年江西省的调频辅助服务就涵盖独立储能、用户侧资源在内的多种参与主体。近日,江苏省明确,电网侧储能可参与中长期、现货及辅助服务,这为储能的价值实现开辟了多条通道。
调峰、调频作为最核心的辅助服务品种,已在多个省份实现市场化交易,并建立了成熟的报价、出清、结算机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其并网比例提升,电网对二次调频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攀升,可能导致调频成本急剧增加,成为市场运行的沉重负担。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辅助服务需求增长,不能只想着“增加供给”,更要通过规则创新从源头“降低需求”,用系统性思维优化市场运行效率。如何以更短的结算周期让市场以更高频次、更精准地匹配实时供需,在出清间隔内即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是行业需要探索的方向之一。建议未来深入研究向5分钟甚至更短周期出清演进的可行性。
因地制宜勾勒框架
“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辅助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建立什么样的辅助服务品种,需要明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什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表示。
有专家提到,英国把零碳系统关键运行能力明确划分为7类,涵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领域。其中,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服务包括4类:一是系统稳定性,主要应对新能源高占比下传统同步发电机占比降低、系统惯性下降的问题;二是电压控制,保障不同区域电网电压稳定;三是热稳定约束,避免输电线路等设备因过载出现热稳定风险;四是黑启动,确保电网在故障后或调峰需求下,具备快速启动电源的能力。与地理位置无关的服务则聚焦系统整体平衡,涵盖频率、日内灵活性和充足性三大领域。我国在规划辅助服务品种时,可结合国内电网结构、电源构成特点进行考虑。
对于辅助服务品种的引入时机,李竹强调,需遵循“需求导向、适时推进”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对系统运行特征的监测,当某类辅助服务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适时启动品种设计和引入工作;另一方面要兼顾市场复杂性,避免过度追求品种完善而导致市场规则复杂繁琐,给市场运营和参与主体参与带来困难。
在服务运营模式上,李竹表示,辅助服务与能量市场的联合出清或单独运行均有可行性。联合出清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但在市场发展初期,可能增加市场的复杂程度,建议根据市场发育程度动态调整,逐步优化运营机制。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在政策密集出台、各地细则加快落地的当下,辅助服务市场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此,清华大学电机系副研究员郭鸿业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我国各省大多已初步建立辅助服务市场,但市场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高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仍需检验。以部分地区组织的“调峰”辅助服务为例,其功能定位与现货能量市场存在重叠性:现货能量市场的价格信号本身已经激励发电机组通过调整分时出力来获得收益,而调峰服务则又显性地对“发电调整”进行支付。这种双重激励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发电侧削峰填谷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导致两个市场在功能定位上出现重叠、边界难以厘清。更值得思考的是,调峰的存在是否反而减弱了现货能量价格对市场供需情况的反应能力?调峰辅助服务是我国市场建设过渡期的特殊制度安排,揭示出现阶段市场虽已成型但离完善仍有距离。
郭鸿业指出,下一步应首先聚焦完善机制规则,这是基础同时也是难点。辅助服务不仅是“怎么买”的交易问题,更关乎“怎么分摊”的成本传导。由于其面向的需求来自系统层面的平衡与调节,通常由系统运营机构集中采购、费用再分摊至参与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既保障提供者获得合理补偿与激励,也避免搭便车,使价格信号能够有效传导至享用辅助服务支持的终端参与主体。
在辅助服务新品种的设计和引入上,郭鸿业强调应当遵循稀缺性原则。交换价值的存在以稀缺性为必要前提,例如空气虽然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不具稀缺性而没有价格。辅助服务亦是如此,只有当某类系统能力由“充裕”转向“稀缺”,才有必要将其显性化为可交易的市场化服务,如部分地区已经引入的爬坡,或者学界正在探讨的惯量。要准确识别稀缺性,需要对电力系统及市场运行特征进行深入量化评估,建立能够反映运行压力与瓶颈的指标体系,以此判断系统究竟缺乏什么、需要补充什么,并据此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引入新的辅助服务品种。“新品种的引入必须立足现实问题和系统需求,而非为了‘看上去完整’而盲目追求多样化。”郭鸿业说。
着眼长远,郭鸿业建议现货市场地区应当首先夯实传统辅助服务建设,进一步理顺其与现货能量市场及其他市场品种的关系,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基础上逐步探索新的服务品种,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稀缺性变化。同时,辅助服务市场规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技术中立原则,入市门槛应围绕技术参数指标进行设定,而非依赖主体类型的区分,从而为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的参与留出空间,激发更多元的资源潜力。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538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理想三旬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能源行业新闻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