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光伏储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暨2025光储协同应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安徽滁州成功举办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2025年9月19日,“光伏储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暨2025光储协同应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安徽滁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光储办)及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储能应用专业委员会、滁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滁州市光储办)承办,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会议以“光储融合应用筑就零碳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众多光储行业龙头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以及第三方机构代表,围绕电力市场交易背景下的政策趋势、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陈舜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安徽光伏产业历经多轮周期考验,已构建起除硅料以外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三,实现了从“由小到大”到“由弱向强”的跨越发展。在新型储能领域,安徽把握新能源大规模装机带来的市场机遇,积极推动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及超级电容等多技术路线布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24年,安徽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三,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已成为安徽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王世江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我国在高效晶硅、钙钛矿及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显著,技术指标持续突破,但行业非理性竞争与产业内卷问题日益凸显,制约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信部将依法依规开展行业治理,综合整治光伏、储能等领域无序竞争。当前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他呼吁企业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注重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市场,同时希望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开放协同,反对低价低质竞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与协同创新,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助力行业渡过当前发展阶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2025年1-7月多晶硅、硅片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电池、组件产量增速同比大幅放缓,产业链价格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当前,行业已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加快推进光储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光伏发电在气象预测、功率预测、智慧交易和智能运维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稳定电力输出、系统灵活调节和投资收益保障,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吴劲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滁州市积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把握光储产业发展风口,聚焦“打造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目标,持续攻坚突破,推动光储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滁州已培育出规模超千亿的光储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在全省率先建立光储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多措并举支持光储产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姚凯在作滁州市营商环境推介时介绍,当前滁州光伏装机量已占全市发电总装机量的近六成,是名副其实的“光伏之都、绿电之洲”。滁州目前已汇聚近160家上下游企业,其中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10家落户,锂电池10强企业中有4家布局,形成了完整的光储产业链和“隔墙供应”的高效产业生态。
在本次会议的光伏储能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环节中,滁州市成功达成多项制造类及平台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合作,涵盖光伏储能多个关键领域,总投资额近百亿元,为当地光储产业链注入了新动能。
在会议的主旨演讲环节,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韩小琪作“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他指出,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处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转型期”。截至2025年6月,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6.7亿千瓦,发电量占比为23.6%。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呈现显著互补特性,预计“十五五”期间,部分风光储系统应用场景的成本有望下降至与火电持平。同时,政策层面正加速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为能源结构转型持续注入动力。
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作“国内光储市场发展情况与展望”的报告。她表示,2025年1-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22.65GW,同比增长80%,风光在电力装机中占比达46.7%。在《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等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持续完善。新型储能建设加速,预计2027年底装机规模超1.8亿千瓦。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推动光储系统由“替补能源”转向“主力电源”,“以荷定源、自用为主”成为发展新趋势。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战略市场负责人沈悦在题为“市场化及场景化下的光储产品新机遇”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分布式光伏接入难问题在多地显现,其核心挑战在于光伏与储能系统、光储系统与负荷、以及光储荷与电网之间缺乏有效联动。他强调,实现“光-储-荷”深度融合是推动分布式光储互补发展的关键,而能源管理平台正是落实系统协同、把握市场新机遇的核心支撑。
嘉宾对话环节由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光春主持。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博士、教授级高工孙振权,国家电投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孟祥飞,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源公司副总经理崔楠,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耀星,福建量道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杨参与对话。各位对话嘉宾就光伏储能供需形势、光伏储能系统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中心副主任张翔作“新能源政策下安徽省光伏储能发展前景分析”的报告。他认为,当前安徽省光伏储能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安徽省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的90%以上;新型储能装机262万千瓦,其中电网侧储能占比近70%。安徽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建立新老项目差异化机制。尽管面临收益不确定和成本回收等挑战,未来将聚焦分布式发展、场景创新和储能商业模式完善,推动光储产业迈向高质量阶段。
落基山研究所中国电力系统与可再生能源部门高级咨询师江漪在题为“破解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实现韧性增长的路径”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分布式光伏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2025年全电量入市政策后面临收益波动与消纳挑战。德国和美国的实践表明,稳定的政策激励、合理的价格机制和多元市场参与是推动分布式光储韧性发展的关键。
中国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新能源评审部主任方廷作“光伏+光热一体化发展探讨”的报告。他指出,当前光热与光伏一体化发展态势积极,政策支持持续强化。国家将光热纳入示范工程,多地出台配套政策。截至2024年底,我国光热装机达152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技术涵盖塔式、槽式等多路线。新疆哈密实证基地总装机10GW,分三大区块验证多项技术,为“沙戈荒”项目提供重要借鉴。该模式未来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速飞轮与复合储能研究室主任姜新建作“新能源高比例接入背景下的飞轮储能技术及其构网应用展望”的报告。他认为,随着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系统惯量下降、调频需求增加,飞轮储能凭借快速响应、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提升电网稳定性的重要技术路径。2023至2024年,我国飞轮储能项目备案量与投资额稳步增长,内蒙古、新疆等地已推动多项示范工程落地。未来,飞轮储能将持续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关键保障。
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院长葛有功作题为“AI赋能,智联光储:开启智慧能源新时代”的报告。他表示,当前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与充电桩融合发展,天合富家据此推出智能微网解决方案以应对行业挑战。该方案涵盖智能微网云平台、原装逆变器等核心设备,支持多类场景并具备全栈监控能力。未来天合富家还将推出“AI智能助手”,全面推动光储平台价值释放,为零碳生产提供支撑。
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文宇作“零碳能源微网系统构建能源发展新范式”的报告。他系统介绍了研究院在零碳能源微网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及方案设计方面的探索,并阐述了构建零碳能源微网新型范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该范式将有效推动“双碳”目标落实、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增强能源安全与供给韧性,同时提升能源自主能力、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为我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供重要路径。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陈雷作“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的报告。他指出,2025年全球GW级绿氢项目持续推进,已有16GW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策,中国、中东、拉美及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成为发展主力。随着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增大,氢能作为长时储能手段作用凸显。当前绿氢项目仍面临下游承购方不明、市场价格竞争等挑战。阳光氢能的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依托六大核心技术和三大关键设备,实现了与风、光、储、网等多能源及多场景的柔性融合,可构建灵活、高效、友好的绿电制氢系统。
国家电投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孟祥飞作“光储实证基地成果分享与分析”的报告。他指出,我国光伏装机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储能装机近三年增长15.5倍。下一步实证研究将聚焦新型储能电池、构网型储能及系统控制与评估技术,持续推动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分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分别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与光伏储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解赓宸主持。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565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