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双碳”战略下的能源革命与治理现代化

2025-09-23 15:49
发布者:天空爱讲能源
来源:天空爱讲能源
标签: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国网浙江电力
1
0
2
分享

_碳中和能源革命_什么是碳能源

2020年9月22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式提出,并迅速从一项面向全球的气候承诺,跃升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为我国绿色转型锚定了清晰航向。

五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落地,从政府统筹推进到企业主动作为,全国上下凝聚起绿色低碳发展的磅礴力量,持续探索碳治理体系的创新路径与优化方案。

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充沛、能源需求最旺盛的省份之一,浙江以“先行官”的担当,认真践行“双碳”战略。

五年来,政府、电网企业与社会各界同心同向,将电力生产消费环节的减碳作为破局关键,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电力消费清洁替代、碳排放精准智治三大维度纵深发力,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下降”的双重考题中,交出了一份兼具“浙江特色”与“全国示范”意义的优异答卷。

源头治理:构建多元化清洁电力供应体系 重塑能源供给新格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能源领域的碳治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战场。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总量的88%,电力行业又占能源活动碳排放的43%——电力供给侧的转型成效,是“双碳”战略落地见效的破局关键,直接决定其推进速度与质量。

五年来,浙江直面转型难题,书写破局传奇。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之初,浙江面临着“高碳电源占比高、能源需求增长快”的双重压力。彼时,全省煤电装机4738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46.7%;年发电量2102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59.7%,“煤电依赖”成为绿色转型的最大瓶颈。与此同时,随着“新三样”、算力中心等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十四五”期间浙江用电量年均增长6%,“需求增、排放减”的矛盾愈发尖锐。

面对挑战,浙江以“增量替代、存量优化”为核心路径,推动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跑出“加速度”。

在存量优化上,煤电清洁化改造加速推进,更多“老电厂”焕发“新活力”。在舟山,国家能源集团通过海水脱硫技术,实现燃煤机组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以“三改联动”打造全国煤电绿色转型标杆。

_碳中和能源革命_什么是碳能源

浙能台二发电厂|台州公司 提供

7月6日,国能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首台8号机组投运,该机组采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创新应用12级回热、烟气余热高效利用、新一代脱硫除尘一体化等10余项尖端技术,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较行业标准降低60%以上,彻底颠覆人们对煤电“高污染、高排放”的固有认知。

在增量替代上,新能源成为绝对主力,并实现从“补充电源”向“主力电源”历史性跨越。五年来,浙江先后出台《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0余项政策,为新能源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数据见证飞跃。五年前,浙江新能源装机仅1943万千瓦;五年后,这一数字飙升至6908万千瓦,增长2.55倍。其中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一举超越煤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浙江电源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能源装机规模越大,电力供应体系就越绿色,对于减碳降碳就更为有利。”国网浙江经研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张韦维的话,道出了新能源发展的双重价值。但新能源的接入消纳,需强大电网支撑,才能实现“送得出、用得掉、落得好”。

碳中和能源革命_什么是碳能源_

阳光下的石梁杭泰光伏电站丨吴文涛 摄

为此,国网浙江电力全力打造“坚强电网”:构建“以特高压交流环网为主心骨、以四回特高压直流为受电主动脉”的主网架,将东部沿海的“水火风光核”大电源与西部抽水蓄能电站紧密相连,实现调节资源与发电资源的高效调配;在温州瑞安沿海,示范性能源汇集站即将开工,可整合多个新能源电站实现“互补调度”;配电网持续升级,为分布式能源消纳提供“毛细血管”支撑。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浙江新能源消纳率达100%,实现“发多少、用多少”的最优效果。

格局重新塑造。截至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电源总装机达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比突破50%,标志着浙江电力供给迈入“清洁主导”时代。随着三澳核电、三门核电二期及梅溪燃机等清洁高效机组陆续投运,浙江多元化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将更趋完善,从源头上为“降碳”注入强劲动力。

终端变革:构建全领域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引领用能方式新革命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供给侧是“根本”,消费侧是“落点”。

五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我国能源供给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电能在各领域的渗透力持续增强,而浙江以“全领域覆盖、全场景创新”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终端用能清洁替代的特色之路。

从“高碳”到“低碳”,从“用油”到“用电”,浙江在制造、交通、居民生活三大领域掀起电能替代浪潮。2024年,国网浙江电力实施电能替代电量17.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53万吨;在工业领域,更多钢铁高炉、化工窑炉被电炉替代。

交通领域是电能替代的“主战场”,浙江在此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2025年4月,由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参与建设运维的全国首条市场化、规模化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正式“开跑”,首批投放300辆纯电动集卡,年可减少碳排放4.8万吨——借此,“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商品,搭乘“清洁快线”运往宁波,再经宁波舟山港扬帆出海,实现“运输全链条零碳”。

_碳中和能源革命_什么是碳能源

浙江首个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次坞高速服务区(杭二绕高速)正式投运丨章奇斌 摄

8月18日,全国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充电站在G25长深高速杭州桐庐服务区投运。该充电站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建设运维,融合光伏发电、梯次储能、直流快充等技术,年可实现512万千瓦时绿电替代,减少碳排放2860吨。“公路零碳能源补给”新典范在之江大地绘就“绿水青山零碳出行”的新图景。

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催生电能消费的“新增长极”。2024年,浙江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达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4%,较2020年增长4.2倍。

“一年产生20亿千瓦时用电增量,这部分原本由燃油承担的能源消耗,转为电力承担后,相当于每年减少100万辆燃油车的碳排放。”北京经世万方杭州分公司经理石清的分析,凸显了电能替代的巨大减碳潜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的电能替代正从“清洁化”向“绿色化”升级。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构建能源电力绿色消费体系”,推动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绿电”的跨越,而浙江早已先行一步。

五年来,国网浙江电力持续加大绿电采购规模,2025年通过中长期协议计划采购绿电约750亿千瓦时,占中长期协议电量的36.5%,较2020年提升28个百分点。

绿电交易更实现“精准赋能”——杭州通过绿电交易打造史上首个碳中和亚运会,嘉兴以绿电绿证交易实现世界互联网大会100%绿电供应,绍兴纺织企业通过绿电交易拿到欧盟市场“绿色通行证”。2025年上半年,浙江达成绿电交易40.6亿千瓦时,绿证交易1260万张,均居全国前列。

精准智治:构建全方位节能减碳生态体系 激活数字技术新动能

回望二十年发展,浙江在节能减碳上早已走在全国前列:单位GDP能耗、碳耗分别累计下降38.4%、56.0%,是全国能耗、碳强度降低最快的省份之一。

但挑战依然存在。当前,浙江单位GDP能耗仍是日本的2.3倍,面对“十四五”期间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20.5%的约束目标,碳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此,浙江先后出台《浙江省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实施方案》《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等,从地方碳考核、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多个维度提出系列举措,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价值转换通道,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浙江范式”。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全省进出口民营企业超10万家,2024年全省出口额3.9万亿元,占全国份额15.3%,对提升绿色竞争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需求迫切。

“2026年欧盟碳关税正式实施后,企业必须出具有效的碳足迹认证报告,才能规避关税壁垒、守住国际市场。”浙江华云设计公司低碳研究室专职杨鹏的话,道出了企业的现实需求。而浙江作为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为“以数智赋能节能降碳”提供了独特优势。

碳中和能源革命__什么是碳能源

国网浙江物资公司为企业安装碳足迹采集装置|王沛诚 摄

五年来,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双优势”,构建起“数字赋能、机制保障、全民参与”的全方位节能减碳生态体系。

国网浙江电力依托能源数据优势,开展能源数据治理与电力碳足迹管理:在湖州,研发“工业碳效码”,为全省49345家规上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和碳利用效率“赋码评级”,累计为企业提供精准减碳方案2.3万项,助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在金华,研发“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核算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溯”——“扫一扫产品上的分时碳标签,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厂,每道工序碳排放一目了然。”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铁军感慨,这一技术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9月8日,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国网浙江电力建设国网系统首个重点领域碳业务创新先行示范省,在政策机制研究、标准体系建立、示范场景建设、内外融合发展等方面先行示范,这无疑为浙江加快构建全方位节能减碳生态体系,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注入更强大信心。

机制保障是碳治理的“坚实根基”。“数字赋能是重要手段,支撑政府做好机制建设、规则设计是更重要的抓手。”国网浙江电力二级职员钱啸表示。

在杭州,由国网浙江电力运营的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汇聚全省全品种全过程能源数据,实时监测11个地市、32个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况,为政府制定“双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该公司运营全国首家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累计促成绿色技术交易超1900项,交易金额超46亿元,为节能减碳提供“技术供给”;在衢州,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形成1000亿元规模的碳账户信贷支持体系,企业可凭“碳效等级”获得差异化信贷利率,让企业“绿色优势”成为 “融资优势”。

全民参与是碳治理的“活力源泉”。

五年来,浙江加快构建全民减碳的生态圈。政府与电网公司率先示范,在节约用能、绿色用电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并积极向社会传递节能减碳的理念。4月29日,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节能减碳“朋友圈”:双方合作提升碳排放管控水平,推动碳普惠体系建设——居民通过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行为积累“碳积分”,可兑换公共服务或消费优惠;加快碳足迹体系建设,推动消费品、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让“低碳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

什么是碳能源_碳中和能源革命_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碳达人”公益项目代表给安吉居民家庭屋顶光伏主颁发碳减排量证书丨吴梦璐 摄

绿能浩荡天地阔!回望“双碳”战略实施这五年,浙江能源变革步履坚定而铿锵,向绿向新路径清晰而宽广。五年来,浙江新能源装机实现“从千万到七千万”的跨越,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超20%,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五年来,更绿的电能融入工厂车间、城市街巷、田间地头,更低的排放换来绿水青山、满目苍翠,之江大地处处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展望下一个五年,浙江将继续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为全国“双碳”实践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