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甘肃省扎实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近年来,甘肃省发挥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扎实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建立省、市两级电源接网服务体系,深化电力市场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底,甘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7463.23万千瓦,较“十三五”末新增5094.29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十三五”末的42.15%提升至65.17%。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9月19日,甘肃陇东直流配套新能源330千伏送出工程(庆阳)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西北能源东送通道进一步畅通。作为“陇电入鲁”的主动脉,该工程的顺利投运为陇东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外送打通通道,为“沙戈荒”地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与外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今年年初以来,国网甘肃电力35千伏~750千伏电网基建工程开工43项、投产49项,±800千伏陇东—山东、哈密—重庆、宁夏—湖南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线路均实现贯通,各项在建工程有序推进。这些工程投产后,将促进甘肃能源资源优势转化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除已投运的祁韶直流、“陇电入鲁”工程外,2024年开工的“陇电入浙”工程预计2027年建成,投运后甘肃外送能力将达5430万千瓦;“陇电入川”工程前期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外送能力将提升至6400万千瓦。源源不断的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通过这些输电通道送往千里之外。
“我们成立重点工程指挥部,全面整合建设资源,支撑重点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实行单周协调会议机制,跟踪重点工程落实情况,及早解决工程建设堵点问题,实现一般问题日清日结、难点问题限期完成。”国网甘肃电力电网建设事业部特高压管理办公室主任黄林柯介绍。
优化服务体系 保障新能源高效并网
甘肃省电源种类齐全,在运电源包含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2024年以来,甘肃加快“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第一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基本建成并网;电化学、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启动实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为了高效服务新能源等电源项目并网,国网甘肃电力建立省、市两级电源接网服务体系,设置实体化电源服务窗口,明确统一服务标准,打造了“管理集约、服务融合”的服务体系,形成“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接网服务模式。该公司发布《甘肃新能源(储能)调度“e并网”服务指南》,进一步规范并网服务流程,将并网资料审核时间压缩至5到10个工作日;同时,选派专业骨干服务省内“沙戈荒”大基地在建项目,助力项目尽早并网。
民勤国能1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武威地区的第二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位于沙漠腹地,站址偏远,道路颠簸,施工过程还要面对沙尘暴等影响,作业难度很大。“工程建设面临种种挑战,但项目启动投运过程很顺畅,从提交并网资料到首台风机投运仅用了7天,所有资料都通过‘e并网’平台一键上传,流程清晰、审核迅速。”民勤国能10万千瓦风电项目经理李航说。
完善市场机制 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9月5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满一周年,这是继山西、广东、山东之后全国第四个、西北地区第一个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甘肃率先实现新能源发电企业“报量报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打破了新能源保障性收购的传统模式。
2021年5月,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开始执行长周期结算试运行。自2021年启动试点以来,已有325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其中风电企业156家、光伏企业169家)完成“报量报价”功能改造,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的98.5%。2024年,甘肃新能源发电达821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35.8%,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仅次于青海,位列全国第二。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能源转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关键支撑。甘肃电网迫切需要电力现货市场来引导新能源电力的供给和消纳。
甘肃电力市场已形成“省间+省内”全覆盖、“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全体系协同的完整架构。国网甘肃电力立足资源禀赋,构建起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核心,市场全时间尺度、全空间维度、全资源优化、全品种覆盖、全价值体现的“一核五全”市场体系,让新能源从“被动消纳”转向“主动参与”。
依托祁韶直流、青豫直流等输电通道,2024年甘肃外送电量5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8%,送达26个省份;省间绿电交易电量达1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2024年,甘肃绿电交易电量22.2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2.75%,绿证成交2274.5万张。绿电绿证交易实现新能源环境价值变现,促进了甘肃新能源良性发展。
目前,甘肃已有440余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自主灵活消纳绿电,带动全省10%以上的用电负荷由晚高峰转移至午间时段,既助力绿电消纳,又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80粉丝:1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