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国家电投总经理徐树彪: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考虑系统经济性与机制设计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考虑系统经济性与机制设计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徐树彪
5年以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但当前,其建设仍面临五个维度的核心挑战。
第一,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国际经验表明,新能源渗透率占比超过15%,其波动性对电网稳定运行就会带来巨大的挑战,电力系统成本也进入快速的增长临界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飙升,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超过18%,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需要更稳定的基荷电源以及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
第二,时空错配问题突出,亟待系统化消纳方案。时间上,光伏发电峰值在中午,难以满足早晚高峰用电需求,风电夜间出力大,但负荷需求低,导致时间错配。空间上,我国风光大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而用电负荷中心位于沿海地区,导致空间错配。传统新能源发电设备难以主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需求。特高压输电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在当前也面临着输送容量有限、经济性挑战、安全性问题和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等制约。
第三,绿色循环链条存在断点,全周期闭环尚待构建。首批大规模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即将进入退役期,但现有的回收技术仍面临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性差等挑战,从绿色开端到绿色终结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尚未贯通,规模化、经济化的循环利用模式有待形成。
第四,消费侧资源沉睡,源网荷储协同缺乏关键支点。海量的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等资源规模巨大,但极其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调节能力。用户绿色消费产生的环境价值缺乏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量化体系,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还需持续努力。
第五,人工智能与电力行业的深度融合不足。“人工智能+”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当前通用AI模型与能源电力深层的物理机理、安全规则融合不足,导致模型在核心生产环节不敢用、不好用,能源领域高质量标准化的训练数据集严重匮乏,算力支撑也不足。同时,AI应用多为零散的单点尝试,缺乏体系赋能。
当前,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的电价特别是光伏电价持续走低,这使得下游发电项目投资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上游制造业在国际贸易环境和低价竞争的双重挤压下,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严峻挑战,这提醒我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系统的经济性和机制设计问题,需要技术创新、价格机制、政策体系、市场规则协同发力,才能保障整个能源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能源转型行稳致远。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633粉丝:5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