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煤电如何从“基荷电源”转向“灵活调节资源”?

2025-09-26 17:26
发布者: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煤电新一代煤电煤电转型
0
0
3
分享

以煤电技术创新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新一代煤电技术论坛观察

9月24日,以“发挥煤电灵活调节作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主题的新一代煤电技术论坛于张家口崇礼成功举办。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当下,煤电如何从“基荷电源”转向“灵活调节资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煤电转型路径进一步明晰。新一代煤电升级意义几何?其技术发展又有哪些问题亟待破解?本次论坛汇聚行业智慧,共探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定位与新路径。

煤电“压舱石”和“调节器”作用愈发重要

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正经历深刻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33.49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装机14.0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2%。2024年全国发电量10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836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18.36%。

伴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而来的,是新能源消纳问题亟待解决,灵活调节需求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煤电的“压舱石”和“调节器”作用凸显。

“煤电机组在系统中很好地发挥了灵活调节和基础保障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中电联火电分会会长于崇德指出,“据有关资料介绍,煤电机组在系统中以不到四成的容量占比,贡献了超过五成的发电量、支撑了七成负荷调节,承担了八成的供热任务。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煤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热力可靠保供和新能源消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地支撑了新能源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举措。

在中国华能集团安监部主任、中电联火电分会轮值会长陈江看来,煤电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和系统调节功能显得愈发重要。”陈江指出,我们应从西班牙、葡萄牙大停电事故中汲取经验,认识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而煤电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是关键支撑。

加快助推煤电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当前,我国煤电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灵活调峰、CCUS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为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支持。

陈江认为:“新一代煤电技术不是对传统煤电技术的简单改进,而是要实现系统性、革命性的创新突破。”

首先,设备安全可靠是创新之基。

关键是要聚焦开发完善机组关键参数监测技术,不断提高机组安全运行水平。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金晶,将灵活运行条件下的煤电可靠性规律研究思路进行了总结,指出应从技术指标体系、数据统计规则、集群关键特征、可靠性评估模型、生产辅助策略等方面进行发力,构建煤电集群可靠性数学模型,量化参数对可靠性的影响。

其次,灵活高效发展是创新之匙。

“煤电是我国一定时期内立足国情的可通用的灵活可调度资源的最优解。”怀柔国家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刘闯认为,发展灵活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既是当下电网企业、电厂企业的需求,更是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应从“宽”“快”“省”“净”四个方面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高效性能。

陈江从储能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加强储能技术与煤电的耦合应用。通过储热、储电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煤电机组的灵活调节能力。”

最后,寻求低碳突破是创新之擎。

我国煤电行业继续完善CCUS技术,加快落地煤电机组掺烧氢氨、掺烧生物质项目,尽快建成煤电机组减碳的示范工程,为煤电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论坛上,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法光展示了包括国际首座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火力发电机组在内的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成果。他强调,一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发展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因此推动相关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完善对能源转型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新一代煤电发展须各方共进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煤电肩负着保障稳定供电与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双重使命,成为维系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支撑。

前路如何走?对此,于崇德清晰指出,推动煤电高效化、灵活化、低碳化、数智化升级,是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然选择。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传感等技术日新月异,数智化是未来全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浪潮。陈江认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煤电机组在智能检修、状态监测和优化控制等方面的智能运行水平,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环保的智慧电厂。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热工研究院通过拆解煤电数智化场景,纵向从自动化、信息化向数字电厂、智慧电厂递进,横向覆盖设备健康管理、智能运行优化等八个环节,为“源网荷储”协同提供了新路径。

滴水不成海,独木不成林。参加论坛的领导与嘉宾一致认为,当前煤电正处于从“基础保障电源”向“灵活调节电源”转型的关键期,新一代煤电技术除应聚焦技术创新,还应重视行业协同,释放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多元价值。

“推动新一代煤电技术发展,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陈江表示。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