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报告|新能源参与市场系列研究——体现新能源多维价值的市场体系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新能源参与市场系列研究
体现新能源多维价值的市场体系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到16.7亿千瓦,占比达到45.8%,超过火电装机占比5个百分点,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主体电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然而,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带来了消纳压力的持续增加。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3.4%和94.3%,较2024年平均水平下降2个百分点;青海、内蒙、甘肃等西部富集地区弃风弃光率已接近10%(见图1-2)。
未来五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取得坚实成效,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支撑。预计2026-2030年年均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5~30亿千瓦。随着新能源渗透率逐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和运行特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固定电价的机制已难以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与公平承担系统调节责任,凸显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与此同时,新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风电技术实现国际同步,光伏转换效率持续突破。发电成本大幅下降,近十年陆上风电与光伏单位造价分别降低约30%和75%,全面进入平价无补贴阶段,为新能源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为新能源入市创造了机制条件。2025年初新能源正式开启全面入市进程,要求电力市场机制加快创新升级,构建更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制度体系,在更大范围发挥市场作用,以全面提升电力系统效率,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支撑能源低碳转型,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课题组开展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机制与政策研究,明晰新能源入市核心动因,着力化解计划与市场双轨制矛盾,探讨激发系统灵活性与技术支撑能力的路径,为下一步市场机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现状
从是否参与市场交易角度看,在136号文发布前,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已基本实现各省区的全覆盖,但各地依据新能源消纳占比的高低采取了不同的消纳策略。新能源占比低的地区以“保量保价”的保障性收购为主,新能源上网电量执行批复电价;新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以“保障性消纳+市场化交易”结合方式消纳新能源,“保量竞价”电量参与电力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
从市场范围和市场形态来看,省间市场方面包括新能源与火电打捆参与中长期交易,跨省区可再生能源现货交易以及跨省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省内市场方面新能源参与了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各类市场交易,交易
品种有电力直接交易、自备电厂替代交易、发电权交易、合同转让交易、绿电交易等。
从市场类型来看,为适应新能源发电特性,中长期连续运营机制不断强化,交易周期不断缩短,交易频次进一步提高。各省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区域需求的交易模式,呈现出“基础统一、局部创新”的特点。
现货市场也迎来新一轮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外,全国其余30个地区已开展现货市场运行实践。从2024年部分省份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出清均价。
辅助服务市场已实现7个区域、27个省级电网全覆盖,新能源在山西、广东等十余个省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同时,绿色电力交易蓬勃开展,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建立“省内为主、省间为辅”绿电市场。推动分布式光伏聚合参与绿电交易,创新推出多年期绿电交易协议参考模版(PPA)。
从参与市场的程度来看,2024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近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占全部新能源发电的55%。各省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程度不同,部分省份下达的保障性利用小时数较高,而湖南、云南等省份则已全部参与市场。全国电力市场绿电交易电量234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9%;全国绿证核发47.34亿个,同比增长39倍,交易绿证4.46亿个,同比增长4.46倍。
新能源参与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2.1 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入市的政策机制仍需完善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其出力特性对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机制形成显著挑战。具体表现为短期交易品种难以匹配新能源出力快速变化,实时平衡市场容量储备机制欠缺灵活性;节点电价体系尚未充分考虑新能源场站空间分布特性,跨区输电通道利用率与新能源消纳需求存在时空错配;调节性资源参与市场的经济激励不足,导致系统爬坡能力与备用容量难以满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需求。为此,亟需统筹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平稳参与市场。
4.2.2 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面临价格风险
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面临“价格震荡”风险
现货市场价格与新能源出力高度相关,以边际成本申报定价的现货交易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新能源大发,则供给充裕、价格走低;新能源欠发,则供给趋紧、价格走高,导致新能源参与现货交易后,其价格较标杆电价有较大下降,回收成本困难。现货市场长时间保持地板价,将进一步拉低中长期交易价格,从而影响各类电源的成本回收。
详情如下: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38粉丝:3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