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全国首次新能源竞价落幕 我们从山东看到什么?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9月11日,国网新能源云对山东省2025年度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出清结果进行公示。其中,风电项目共25个,竞价出清结果为0.319元/千瓦时,光伏项目共1175个,竞价出清结果为0.225元/千瓦时。
作为我国第一个发布新能源市场化地方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一个发布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第一个正式开展新能源竞价的省份,山东走出的这一步,对我国新能源项目市场化会产生多少影响?
竞价结果公布——“进去的和没进去的都哭了”
9月11日,山东省首个、也是我国首个新能源机制电价结果正式出炉。结果显示,风电领域入选项目25个,入选电量59.67亿千瓦时,出清电价0.319元/千瓦时;光伏领域入选项目1175个,入选电量12.48亿千瓦时,出清电价0.225元/千瓦时。
早在一个月前,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曾共同印发《关于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的电量规模为94.67亿千瓦时(按全年计算,下同),其中风电为81.73亿千瓦时、光伏为12.94亿千瓦时,风电竞价范围为0.094~0.35元/千瓦时,光伏竞价范围为0.123~0.35元/千瓦时。与这个数字相比,在机制电价规模方面,光伏项目基本持平,风电项目仅达到了约73%;在机制电价方面,风电更接近竞价上限,风光项目每千瓦时差价接近0.1元。
这一结果,出乎意料,而又在意料之中。
首先,竞价充足率成为影响竞价的首要因素。受到更长的建设周期、更大的投资规模影响,风电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的项目相对较少,项目储备规模甚至还没有达到竞价数量的需求。“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为风电项目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友好的市场环境。转向光伏一侧,情况则大不一样。据了解,本次共有37个集中式、3500个分布式项目参与竞价,充足率高达300%,且不少实力雄厚的集中式项目为保证入围还报出了紧贴竞价下限的地板价。这就导致所有报名的光伏项目不仅要经历一番激烈的“厮杀”,在电价上还要再来一番“自相残杀”,自然结果不如风电“圆满”。
其次,风电、光伏的出力曲线与社会用电负荷曲线的匹配程度,也对两者出清电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我国风电项目的出力高峰一般出现在清晨6:00左右和傍晚20:00之后,光伏项目的出力高峰自然就是阳光充足的中午时段。我国用电负荷的高峰时段集中在早通勤时间和下班之后,从三者的日内曲线来看,风电项目在夜间能与用电负荷曲线出现一段时间的共振,且白天夜晚均可出力,而光伏则基本处于“逆调峰”状态,大大提高了电网的消纳成本。这一差异,同样导致了风电项目在特定时段会得到市场垂青,有益于提升地区消纳利用水平。
第三,山东省的新能源政策偏好对本次电价同样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年4月,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表示,优化新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风电,快速提升风电装机规模,同时,“有序发展光伏”。5月15日,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时表示,到2025年底,山东省光伏、风电装机比例将由目前的3.2:1优化到2.6:1,以更好发挥风光互补特性,有效缓解光伏发电出力“午间高峰、夜间低谷”问题。在这样的政策转向影响下,本次竞价规则在机制电量方面对风电给予了明显倾斜,最终导致光伏入围竞争更为激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果公布后,业内有舆论分析,风光项目的电价差还有部分来自于风电、光伏项目的建设成本差异,光伏项目的技术水平支撑其能够在更低的电价范围内依然保持合理利润。对此,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新能源度电成本是决定其市场报价的一项重要因素,但在此次竞价中,这一因素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不是造成风光项目电价差的主要原因。
面对公布的最终结果,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去的和没进去的都哭了”。没中标的项目,将要面临完全市场竞争,项目经营风险明显提高,在电力供应相对充足的市场情况下,不仅收益水平会面临大幅波动,全生命周期收益也可以预见会比早投产的项目出现大幅落差;而进入机制池中的项目,尽管收益能够得到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一定保障,但由于本次的电价相对较低,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心情自然也不会有多愉悦。
山东新能源结构优化——值得借鉴、参考的重要经验
近年来,山东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飞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6月,山东省新能源装机规模在东部沿海省份率先破亿,10月历史性超过煤电。截至2025年4月底,山东光伏装机8514万千瓦,位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2669万千瓦,居全国第五。
红红火火的新能源发展态势背后,却不全然是能源绿色转型的欣喜,频繁上演的负电价,为山东省新能源消纳问题敲响警钟。山东省电力交易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5月1—2日,现货交易市场有长达32个小时报出了负电价。特别是在5月1日20时至5月2日17时的21个小时内,实时现货交易价格持续为负,最低电价直接达到了-8.5分/千瓦时,刷新了长期现货试运行的负电价纪录,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这其中,虽然不乏电网建设滞后、本地消纳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装机增长过快绝对是造成电网消纳难的首要因素。
为缓解电网压力,山东省在加快电网规划建设、提升源网荷储“平衡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需求响应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陆续落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对于提升山东省消纳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与快速增加的新能源发电量相比,还是有些“杯水车薪”。
今年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同时,各省级行政区域要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
5月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向山东能源监管办、山东省能源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及部分发电企业下发《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两份重磅文件,揭开了山东省新能源市场竞价规则的一角。
历经近3个月的反复讨论、完善,7月31日,《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8月6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关于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的电量规模为94.67亿千瓦时(按全年计算,下同),其中风电为81.73亿千瓦时、光伏为12.94亿千瓦时,风电竞价范围为0.094~0.35元/千瓦时,光伏竞价范围为0.123~0.35元/千瓦时。为确保全国首次新能源市场化竞价工作顺利开展,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开始在门户网站每日更新《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问题记录及答复清单》,对收到的咨询问题进行公开解答,内容覆盖竞价资格、竞价申报、履约保函、代理竞价、上网电费结算等多个方面,以尽力减少相关企业对规则的误解与疑惑。
目前,山东省首轮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已正式出炉。尽管风光企业反应不一,但这一结果却真真实实地反映了山东当前的能源政策导向及市场化选择结果。无论是对政府还是风电光伏企业相关投资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资预期信号,对于短期内的社会资本走向、能源发展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尚未正式开展新能源市场竞价的省份来说,山东省的新能源发展路径及竞价规则、竞价结果,都能成为值得借鉴、参考的重要经验,为日后设计竞价方案、确定机制电价规模、调整竞价区间提供绝佳参考。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648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理想三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