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重金投入,电芯大厂建3大储能电站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政策性金融工具首次注入A股储能企业,欣旺达的电站组合拳悄然打响。
10月16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已向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申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借款6700万元,用于子公司3个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这使欣旺达成为A股首批申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企业之一。
这三个储能电站项目包括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5万千瓦/1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其二期项目,以及惠州欣城新能源有限公司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新建项目。根据公告,6700万元借款将具体分配为:南京溧水两个项目分别获得1400万元和1000万元,惠州大型独立储能项目获得4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欣旺达此次申请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借款,开启了一个重要先例。企业表示,这类借款将“进一步拓展储能电站项目融资渠道、盘活资金,为储能电站业务拓展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储能行业普遍面临收益模式单一、成本高的挑战。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注入,为行业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资金渠道,也反映了国家对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态度。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储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
储能版图加速扩张
欣旺达的储能布局始于2015年,经过近十年发展,已形成涵盖电网储能、家庭储能、网络能源储能及智慧能源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储能业务已成为欣旺达继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之后的又一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欣旺达储能业务表现亮眼,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33%。在8.91GWh电芯出货量中,海外占比62%,公司与bp、道达尔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今年9月,欣旺达还携手港华智慧能源、深圳资本集团,共同成立“深圳远致港欣储能基金”,基金规划募集资金规模为6亿元,首期募集资金3亿元,将主要投向工商业储能项目。这种“资产+运营+产业”闭环模式,试图解决工商业储能项目开发的资金痛点,通过专业化运营提升项目收益。
欣旺达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开行认可,与其技术实力密切相关。最近的9月18日,欣旺达携684Ah与588Ah两款新型储能电芯亮相能源展会。其储能电芯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方面表现优异,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大型储能项目方面,欣旺达已有成功先例。2025年5月27日,采用欣旺达NoahX 5MWh液冷储能系统的深能湖北云梦50MW/1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全部采用欣旺达提供的20套NoahX 5MWh液冷储能系统,搭载了欣旺达自主研发的314Ah储能电芯。
欣旺达的组串式创新方案实现了单舱内集成12簇电池簇,通过“4模块串联×104电芯串联”的精密架构,实现单舱5MWh大容量设计;配合高效液冷温控系统,使系统层级温差小于5℃,提升系统循环寿命10%。
储能行业进入爆发期
欣旺达此次新增的三个储能项目,正值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飞速发展时期。在大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行业也正从“重配置”走向“重应用”,发展规模和配置方式转由市场需求驱动。华北、西北成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大地区,两者装机合计约占全国55.5%。
欣旺达的储能业务正采取“国内外双轮驱动”的策略。在国内,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能源企业合作,参与多个大型储能项目建设和电网侧调频服务。
在海外市场,欣旺达同样成绩斐然。2023年,公司与英国某知名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总计500MWh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2025年,公司自研的储能系统已落地澳大利亚1.2GWh项目。
近期,随着H股上市计划的推进,欣旺达的国际化布局将进一步深化。今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也得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加速国际化布局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28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海哥新能源
- 加载失败
风电老王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海哥新能源
- 加载失败
光伏追梦人
- 加载失败
海哥新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海哥新能源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