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一亩良田大米的产出 在江苏要用多少电?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先从电力“育苗”说起……
曾经,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高度依赖人力和天气。而如今,电力如同一位无形的“超级管家”,精准调控着水、温、光,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这一切的起点,始于秧苗的“婴儿房”——智能化育苗基地。
4月下旬是水稻育苗的黄金时节。以往,农户们依靠“大缸浸种、炕头催芽”,全凭经验拿捏温度、湿度,出芽率不到70%,整齐度也难以保障。
现在,走进现代化育苗温室,温湿度传感器如同敏锐的神经,实时监测环境变化;智能补光系统在阴雨天提供人造“阳光”;自动喷灌装置精准洒水,不浪费每一滴资源……电力为娇嫩的秧苗打造了一个“恒温恒湿的家”。
那么,培育1亩地所需的秧苗要耗多少电呢?
一个占地1亩的育苗大棚,凭借其高效的环控系统,单次培育的秧苗就能满足250亩大田的需求。这套系统功率约20千瓦,日均运行约10小时,在25天的育苗期内精心运作。分摊到每1亩稻田上,耗电量大约是20度。
在电力精准呵护下,秧苗出芽率高达95%以上,且整齐壮实,为秋天的丰收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电灌溉
从“看天吃饭”到“精准把控”
秧苗落户大田后,生长便离不开灌溉用水。过去,柴油机抽水漫灌是常见景象,不仅灌溉不均,水资源浪费严重,还受制于燃料供应,可谓“旱涝不保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田野变了模样。田成方、渠成网,电力泵站取代了嘈杂的柴油机,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何时灌溉、灌溉多少都能实现精准“把控”。
根据测算,1亩水稻在整个生长期内,平均灌溉用水量约为450立方米。1台功率30千瓦的电动水泵,每小时出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这意味着,为1亩地完成整个周期的灌溉,实际抽水时间仅需0.45小时,耗电量约为13.5度。
电力灌溉不仅省心高效,更能节约30%以上的水资源,解放了80%的劳动力,让“看天吃饭”逐渐成为历史。
电烘干
告别“看天晒谷”的烦恼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收割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环节更是电力大显身手的舞台。
“稻谷丰收,看天晒谷”。传统人工晾晒不仅费时费力,混入砂石、遭遇阴雨霉变等风险更是让人头疼。电烘干技术的普及,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现代化的粮食烘干中心,巨大的烘干塔隆隆作响。电力驱动的热泵系统能实现精准控温,烘干时间短、杂质少,极大提升了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存储时间。
1台处理量为10吨的循环式烘干机,功率约为47千瓦。根据稻谷的含水量,完成1批次烘干大约需要15小时,总耗电约为705度。每公斤稻谷烘干耗电为0.0705度。
1亩稻田能收获约650公斤湿粮,那么烘干这1亩地的收成,大约需要消耗45.825度电。
电力,留住了稻谷的醇香,也留住了从田间直达舌尖的新鲜。
电加工
从稻谷到米饭的“蜕变之旅”
烘干后的稻谷,还要经过一系列工序,才能变成大米。以往的土砻、风柜、舂臼,早已被自动化的加工生产线取代。
在洁净的厂房里,稻谷依次经过砻谷脱壳、谷糙分离、碾米抛光等工序。全套砻碾米机的功率可达40千瓦,每小时能处理900公斤稻谷。每加工1公斤稻谷,耗电量约为0.044度。
此前1亩地收获的650公斤湿粮,经烘干后折干率约为83%,得到539.5公斤干谷,通过这条现代化的“蜕变”之旅,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大约需要消耗23.738度电。
电力,以稳定、节能的方式,确保了每一粒大米的饱满与洁净。
1度电,产出50碗米饭
在现代农业模式下,生产1亩大米,在育苗、灌溉、烘干、加工这4个核心电力驱动环节,总共需要消耗约103.063度电。
以出米率70%计算,这1亩地最终能产出大约377.65公斤米。每度电约可产出3.66公斤米。
为方便理解,换算成我们熟悉的碗,每碗150克熟米饭计算,约需要生米75克(根据米的种类不同,其熟饭产出率约为1:2至1:3)。1度电生产的米,至少可以做出50碗白米饭!
从“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到“智慧农业”的精准高效,1度电,很轻,也很重。它不再仅仅是电表上跳动的数字,而是化作了育苗棚里恒温的守护、灌溉渠中精准的水流、烘干塔内适度的暖风、加工线上高效的蜕变……
它托起的是碗中实实在在的饭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这个秋天最美的丰收答卷。
供稿:董贺贺 王凯(国网徐州供电公司)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69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