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2025年5月锂电投资风向:固态电池热、回收扩能、出海持续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2025年固态电池成投资“新宠”,半固态加速产业化
5月固态电池领域新增投资超70亿元,涉及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电芯(储能、低空经济场景)等环节。例如:电将军在广东佛山投资15亿元建设低空经济用固态电池基地,瞄准eVTOL市场;恩捷股份在云南玉溪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适配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
政策推动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新版《动力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强化安全标准,为固态电池提供了极大保障。
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扩产热度高涨,据GGII统计,前4个月扩产规模超50GWh,总规划产能已逾450GWh,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已有超30家企业具备百MWh级生产能力。固态电解质规划超10万吨,已投产万吨级。
固态电池产业化也将显著带动产业链发展:GGII预计到2030年,高镍+硅基材料需求超5万吨,电解质+导电剂超5000吨,对设备市场的带动超百亿级。
锂电池回收涌现百亿级项目,需关注行业核心壁垒
我国锂电池回收产能扩张仍在继续:金晟新能源黄冈项目(103亿元,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为当月最大单体项目,格林美(2.2亿元)、香港邦兴(5.04亿元)等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拆解与资源再生。
政策成为锂电池回收行业的主要驱动力:工信部5月召开动力电池回收专班会议,明确:要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对规范条件企业强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地方层面,5月30日,四川省发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方案》通过划分4—5个回收利用区域,建设集“回收—储运—拆解—检测—利用”于一体的区域中心,实现退役电池“应收尽收、就近循环”,杜绝非法拆解导致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同时给予企业财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白名单”企业及绿色工厂。鼓励市(州)配套资金,支持本地回收网点建设与技术升级。
GGII认为:当前锂电池回收行业技术路径趋同,核心竞争焦点已转向稳定的电池回收渠道建设与资源整合能力,包括与车企、电池厂建立战略合作以保障原料供应,以及规模化拆解处理能力带来的成本优势。
海外基地加速落地,全球化战略深化
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成为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地。
东南亚镍、钴等锂电池用关键矿产资源丰富,且具备电动化市场空间,其中马来西亚更是具备地缘政治风险低、普惠性外资政策友好、交通枢纽等优势,吸引了一批企业布局,包括电池企业:亿纬锂能、珠海冠宇、蔚蓝锂芯、海四达等;材料企业:新宙邦、星源材质、恩捷股份、科达利、尚太科技等。
欧洲在庞大的市场空间、政策本土化倒逼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电池及材料企业纷纷在欧洲设立总部与制造工厂,此外,规避贸易壁垒、整合欧洲资源(如法国镍钴矿)及输出技术标准(参与碳足迹核算规则制定)也是关键考量。5月,比亚迪欧洲总部落地匈牙利,首先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下一代汽车电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长期将联合当地高校、供应商及企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919粉丝:18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