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储能电芯价格要“稳”还是要“涨”?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储能电芯要涨价了吗?”近日一储能系统集成商问道。
或许这一问,也问出了行业的困惑。早在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行业“内卷”已经到一个高度,价格呈快速下跌趋势。
截至2024年12月底,280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较年初下跌超40%;314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较年初下跌超60%。储能电芯价格,已从2023年初的0.9元-0.99元/Wh下降至2024年末的0.27元-0.34元/Wh,降幅超60%。
时间来到2025年,储能电芯价格持续走低,但是降幅已逐渐缩少,基本稳定在0.26-0.35元/Wh的价格区间,甚至部分头部厂商出现涨价趋势。
今年3月,在新风光1GWh储能电芯集采项目中,鹏辉能源以0.26元/Wh的最低报价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该项目9家企业入围,报价范围为0.26元-0.34元/Wh,平均报价0.279元/Wh。
而同期中储科技6GWh电芯框采项目中,标包1:报价范围0.27-0.282元/Wh,平均报价0.2764元/Wh。最低报价来自于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最高报价来自于亿纬动力。标包2:报价范围0.285-0.380元/Wh,平均报价0.3182元/Wh。最低报价来自于赣锋锂电;最高报价来自于中创新航。
7月18日,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度300MWh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采购预选供应商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价格区间为0.26-0.32元/Wh。
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创新航,单价0.28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欣旺达动力,单价0.265元/Wh。第三中标候选人为天合储能,折合单价0.26元/Wh。第四中标候选人为亿纬动力,单价0.32元/Wh。本项目于6月13日发布,标的物为314Ah及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总容量为300MWh。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储能电芯价格从2024年底的0.27元-0.34元/Wh,到如今2025年7月0.26-0.32元/Wh,可以说基本稳定在一个低价区间。
碳酸锂作为电池关键原材料,其价格自2024年起持续走低,短短数月间连续跌破每吨10万元、9万元、8万元等关口,且走势相对稳定。碳酸锂价格作为储能电芯价格下降奠定了基础。
过去,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大量企业涌入,呈现“僧多粥少”局面。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低价策略,引发激烈价格战,使得储能产品价格不断被拉低。加上,国内储能市场此前主要由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驱动,储能项目投资回报不合理,开发商为控制成本,极力压低价格,导致市场价格走低。
早在2024年,高工产研曾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储能电芯会处于一个合理的低价区间。
那么,今年以来136号文等重磅政策相继出台,现在这个合理的低价区间是否到来了呢?
储能电芯低价“硬币两面”
短期来看,储能行业价格战会加速行业整合与优化,一些实力较弱、成本控制能力差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有利于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为应对低价竞争,企业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高效的电池技术、更先进的储能管理系统等。如宁德时代电芯单体能效提升、比亚迪刀片电池CTP技术等。
对整个行业来说,低价有利于储能产品的市场推广,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高储能在源网侧、工商业储能、微电网等各个领域的渗透率,推动储能行业整体发展。
但过低的价格使得企业利润大幅压缩,甚至可能导致亏损。以目前部分市场价格来看,有行业人士表示储能系统0.5元/Wh已低于成本价,企业难以盈利,进而影响企业在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
为降低成本适应低价中标,部分厂家可能会通过产品减配、使用劣质器件等手段保证交货和盈利,增加了储能系统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给储能项目运行带来严重隐患。
从行业角度来看,低价中标使市场竞争从技术、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变为单纯价格竞争,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降低成本上,忽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不利于储能行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当前市场化趋势下,储能电芯价格有望摆脱去年以来的“低价怪圈”,走向一个较为稳健的价格区间。
高工产研也认为,一是确实储能电芯价格没太大下降空间了;二是今年上半年供给端出现抢出货现象,电芯企业满产率较高,处于短暂性供不应求现象。所以储能电芯价格还出现一定上扬。
储能电芯低价区间是否走向合理化?
抽丝剥茧来看,原材料价格下降和技术进步确实使储能电芯成本降低,但目前部分价格已接近或低于一些企业的成本线,若长期维持低价,企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看不利于行业稳定,因此仅从成本角度,过度低价并不合理。
低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普及和行业整合,符合市场发展初期通过价格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规律。但储能行业已经步入商业化拐点,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趋势很明显。目前储能行业正处于这一转型过渡过程中,所以低价区间只能说有阶段性合理性。
随着“强制配储”政策退出,储能商业模式迎来市场化考验。政策更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来推动行业发展,而非单纯依靠低价。未来,能提供高价值、高性能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因此单纯的低价不符合政策长期导向,不合理性逐渐凸显。
但当前,储能电芯价格低维持在稳定的低价区间。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为关键的是,从需求侧来看,海内外储能需求持续释放,光海外订单今年1-6月就超过了150GWh。因此有电芯企业透露,其排产已经到了11月。
在这种情况下,为何电芯不快速涨价?尽管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电池价格正在上扬,或将迎来涨价潮。
但最需要警惕的是,当前整个储能行业价格战仍远未结束,盈利模式仍未明确建立,就算宁德时代也不能回到简单粗暴涨价时代。毕竟市场上仍存在大批“嗷嗷待哺”三四线电芯厂,甚至二线电芯厂。
而从盈利角度来说,就算爆火的独立储能,用更为直白的话说,行业仍在赌光明的前景,而非为盈利的当下买单。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模式下,独立储能可能是仍旧不挣钱的或者微利。
在这种情况下,储能电芯快速涨价几乎是行不通的。第一个关卡或许就是来自于前两年被市场“教育”过的业主。而从招投标市场也可以看到,储能电芯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区间也许是几方博弈的结果。
因此,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储能或许真的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低价区间,或许就是行业所认为的“相对合理的低价区间”。
下一阶段,储能行业应逐渐摆脱“降本-降价”的死循环。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在合理成本控制下提升产品价值和质量,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引导和规范,推动储能电芯价格真正回归到合理价格区间,促进储能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最后,回归到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来看,即便在可能上扬的趋势下,储能电芯价格短期内涨幅应该不会太大了。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232粉丝:17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GDESA华储网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能源资讯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能源资讯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