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建设大功率充电网络应该怎么做?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7年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此外,《通知》还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巨大成效。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为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4.97%。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突破。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5年1—5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58.3万台,同比上升19.2%。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50.4万台,同比增长55.8%,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07.9万台,同比上升7.4%。截止到2025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440万台,同比上升45.1%。
随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是,充电基础设施在布局、结构、服务、运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特定使用场景中的用户使用层面,现有充电桩的充电效率难以满足车主的需求,造成了新能源车主依然存在充电焦虑。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布局,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早已被提上日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7年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通知》还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时不我待
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
近几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根据国家能源局在2024年年底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成超过1200万台,95%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能力。2025年,要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保障新能源汽车出行的充电需要。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目前充电桩利用率按照“1个公桩等于3个私桩”测算,2024年我国增量市场的纯电动汽车车桩比已达1∶1,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不过,虽然从数量上看,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可以基本满足用户需求,但是,依然存在高峰时段紧缺、单桩利用率不足、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企业收益不佳等问题。
其中,在高峰时段紧缺方面,新能源车主“充电难”造成充电焦虑等问题已经持续多年引发行业关注。此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不少新能源车主选择自驾出行,充电排队则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阶段性挑战。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长34%,比2023年国庆假期日均增长80%,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高速公路充电量达57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达716万千瓦时,比2024年同期增长超29%。
在此背景下,充电速度快、充电效率高、适合即充即走场景的单枪充电功率在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我国已多次推出支持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例如,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新增设施原则上应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相关设计标准与建设管理规范。
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指出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公路沿线新能源车辆配套基础设施,探索超充站、换电站、加氢站等建设。
在国家大力推动部署超快充、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的同时,各个地方也在加紧布局。2022年,广州率先喊出建设“超充之都”的口号,随后海南、重庆、上海、青岛等多地相继推出超充建设计划。一时间,“超充之城”“超充之都”“超充之岛”等不断涌现。
如今,我国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5年3月,单枪充电功率大于24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桩占全国公共充电桩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7%。
多箭齐发
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
在此次《通知》的引导下,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更加系统的发展。
《通知》围绕专项规划统筹、有序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管理、与电网融合、技术创新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以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大功率充电服务网络,满足大功率充电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
在专项规划统筹和有序建设方面,《通知》提出,规划编制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预测论证,并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交通规划做好衔接,实现大功率充电网络与现有各类型充电设施的协同发展。积极布局公交、物流、中重型货运等专用大功率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结合场站条件推广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融合的商业模式,提升充电服务体验。
在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通知》提出,充电运营企业要加快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实现大功率充电过程的故障数据记录,提升充电设施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处理能力,力争设备可用率不低于98%。大功率充电设施应全量接入政府监测服务平台。充电建设运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开展大功率充电站选址、设计、建设和消防设施布置。充电运营企业要加强设备采购管理,核验充电桩及配套设备产品合格证明、强制性产品认证等信息,确保符合质量规定。
在与电网融合以及技术创新应用方面,《通知》提出, 充电运营企业要加强充电装备技术升级,提高大功率充电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探索针对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优化电力接入容量核定方法,合理利用配电设施低谷容量裕度,提升配电网对于大功率充电场站的接入能力。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高水平消纳清洁能源。
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通知》指出,坚持尊重市场、着眼长远的原则,推动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市场准入条件,开展面向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的车桩互配测试和对比验证,综合考虑市场接受度、产品兼容性、技术先进性、运行安全性,分类推动大功率充电标准在高压平台乘用车型和重卡等商用车型上装车应用。加强大功率充电标准国际化工作,推动国内国际充电标准协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充电运营盈利还是少数现象。因此,在完成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力争保障运营收益。
对此,《通知》还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引导企业长期稳定经营。鼓励研究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激励机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功率充电设施项目建设。
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知》还提出,国家能源局将会同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结合各地建设进展,依托政府充电监测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实施情况评估,适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
蓝图变现实
企业建设实现突破
不难发现,《通知》中多次提及企业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承担的作用,而在实际中,已经有部分企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已有多家企业取得技术突破。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比亚迪、华为、极氪、宁德时代等加入到“兆瓦级超充”的竞赛中,涵盖乘用车及商用车。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可使得相关车辆在充电5分钟达到400公里续航;华为则在与东风、北奔等车企合作中,开发多款超充重卡;极氪首个极充兆瓦站已落地杭州;宁德时代则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在无差别开放方面,也已经有企业宣称面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例如,理想汽车表示,他们的超充网络中,超过7000根4C(15分钟内将电池充满电)超充桩和超过6000根2C(30分钟内将电池充满电)超充桩已经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蔚来汽车也表示,蔚来能源充电桩向全行业所有新能源用户开放,并提供从找桩到支付全流程智能化的充电服务。
此次《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建设的蓝图将从规划变为现实,重塑产业生态的变革加速到来。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240粉丝:6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老余懂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老余懂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能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