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主配微协同助力智能微电网规模化发展

2025-08-26 16:51
发布者: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微电网
5
0
28
分享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着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的深刻变革。智能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化发展对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升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主网—配网—微网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主配微协同的重要作用

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构建分层承载、分级校验、多级协同的一体化枢纽平台,实现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微电网、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交互式多元主体友好接入、安全承载。例如,在经济开发园区内,面对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带来的电力电量平衡挑战及资源就地消纳难题,通过新型智慧配网决策服务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微网优化控制器的协同工作,实现配微网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灵活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韧性。主配微协同可以提升电网对新能源波动性和负荷随机性的适应能力,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韧性。当新能源发电出现波动或负荷突然变化时,主网、配网和微网之间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交换和能量调配,实现电力系统的动态平衡。例如,在台风、冰冻等灾害频发区域,抗灾型微电网可以通过与主网、配网之间的协同运行,实现局部自治供电,保障重要用户的用电需求。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主配微协同的发展需要信息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支持,这将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同时,主配微协同也将带动智能微电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分布式电源制造、储能设备研发、微电网控制系统集成等,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主配微协同面临的挑战

调度与控制策略不匹配。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调度与控制策略不匹配问题主要体现在调度机制的根本性差异,以及预测与响应机制的不一致。微电网倾向于采用灵活的本地优化调度,而大电网则依赖于中心化调度模式,这种机制上的差异导致微电网难以与大电网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换和能量管理。在需求高峰或紧急情况下,双方难以快速有效地调配资源。

运营模式与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微电网运营主体需要安装量测、协调控制系统等实现微电网多元素的综合优化运行,但受限于政策机制及应用场景问题,缺少成熟且标准化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和确切的盈利途径,导致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在电力市场准入、电价制定机制,以及财政补助等关键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制约了智能微电网的规模化发展。

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统一。智能微电网和主配微协同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和设备,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统一,导致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兼容性差,增加了系统集成和运行的难度。同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不统一也不利于智能微电网的规模化推广和应用。

推进主配微协同的对策建议

加强规划协同。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电网规划体系,将智能微电网纳入电网发展全局之中,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微电网建设。因地制宜分析电力供需、能源资源开发情况,结合城市、新型城镇及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培育和建设以智能微电网为代表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新业态。例如,在江苏电网探索开展的“全网+分区+网格”的新型电力平衡模式研究中,通过对电网中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场站、可调负荷、微能源网等负荷侧各类可调节资源的精准调控,实现台区、线路、变电站、电网分区等多层级的电力平衡调控,为主配微协同和智能微电网的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

加速技术协同。应加强技术整合与升级,提升互操作性,确保微电网设备与配电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健全主配微分级调控机制,推动控制模式由“集中控制”向“主配协同、分层自治”转变,实现微电网与配电网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优化调度。研究计划性、非计划性并网转离网技术,确保微电网在内部发生故障,大电网计划检修或出现故障时运行模式的快速灵活切换。例如,国网江苏常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电网主配微协同控制运行平台投运,在江苏首次实现了地区电网与资源聚合商、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场站、微能源网等在内的主配微协同控制,为技术协同提供了实践案例。

推动价值协同。应优化管理与运营,建立微电网运营商与配电网运营商之间的协同运营机制,包括信息共享、运行协调和紧急响应。推动微电网作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区域分布式资源承载能力,提出微电网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结构,完善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探索微电网参与电网调频、调峰、紧急无功电压支撑、黑启动等电力辅助服务的典型模式与常态化机制。例如,浙达能源构建的面向新型配电网的市场化虚拟电厂运营平台,整合直控资源与可调资源,针对区域自治、负荷管理及辅助服务交易等需求,通过多渠道资金与电力市场融合,为用户提供高效、可持续的电力服务解决方案,促进了价值协同。

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 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智能微电网和主配微协同的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电价政策等,降低微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同时,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明确微电网在电力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电价制定和交易规则,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智能微电网的规模化发展。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