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1192号文(6):新公式下如何减少输配电费

2025-09-22 17:04
发布者:理想三旬
来源:理想三旬
标签:1192号文输配电费绿电直连
8
0
29
分享

不考虑高可靠性供电,需要容量备份的项目,采用开闭站形式接入系统的,接网容量(受电容量)和负荷容量二者匹配,方便讨论我们设二者相等。

采用变电站形式接入系统的,因为电源接入变压器的低压侧,使得接网容量可以低于实际负荷容量,二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这取决于接入的电源容量有多大。

降低输配电价__减少电费支出

所谓的电源容量并不是指装机容量,而是电源可以稳定提供的发电功率,一个5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根本不可能达到50兆瓦的稳定供应容量,风电同理,这也是为何就近消纳项目务必要配置储能,因为只有加入储能后,风光电源的波动性才有可能被抑制,进而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稳定的发电功率。

如果配置的电源容量较大,那么在相同的负荷容量下就可以使得接网容量相对较小,进而在新版的输配电费计算公式中结算更少的输配费用。

那么稳定的电源容量就是关键,燃煤机组可以提供稳定供给,但这对风光储来说还是有些苦难,毕竟风光资源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是不同的。

但如果想要搞就近消纳项目,想要在电费方面比网侧直接供电更划算,就还是要利用这个机制,在电源容量上下功夫。

这里可能有两个方法来对冲风光储电源容量的不稳定,一个涉及政策方面的申报容量,一个涉及技术方面的负荷管理,今天我们先说前者。

申报容量与接网容量

假设一个就近消纳项目的基本电费是按照容量缴纳,这个容量在变电站接入形式下既是加号前项,原基本电费结算依据的运行容量,也是加号后项结算依据的接入公共电网容量。

内部电源容量可以抵消一部分负荷容量,所以接入公共电网容量可以小于负荷容量,但这也是实打实的报装接电时需要提交的变压器额定容量,是一个物理现实,只要变压器确定,那么加号后项的费用就随之确定了。

但在650号文有关绿电直供文件里的第十条有这样的规定:

项目应统筹考虑内部源荷特性、平衡能力、经济收益、与公共电网交换功率等因素,自主合理申报并网容量,并与电网企业协商确定并网容量以外的供电责任和费用。电网企业应按照项目申报容量和有关协议履行供电责任。项目应调节内部发电和负荷,确保项目与公共电网的交换功率不超过申报容量,自行承担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供电中断的相关责任。

我们在绿电直连(下):基本电费的新逻辑中曾对这段话进行过分析,相当于说依照已经确定的接网容量,公共电网要保证可靠供电,这一点与常规供用电合同约定也是一致的,电网公司按照报装的变压器容量来分配供电容量,确保时刻最大可用。

但650号文提及允许自主合理申报并网容量,还可以协商并网容量以外的供电责任费用。变压器实际的接网容量已经是客观存在的,电网最大也只能按照这个容量来提供电能,在这个数值以外的供电容量就算电网可以分配,但用户也无法接纳,因为已经超过了自身可以受电的最大功率。

那么也就是说,申报的并网容量可以低于接网容量,而二者之间的差值需要用户和电网额外约定经济责任,比如说约定一个单价更高的容量电价,使用了才触发,不使用不收费,类似一种对赌。

_减少电费支出_降低输配电价

而申报容量<接网容量对输配电费的影响不在于加号后项,而是前项的基本电费,这样根据申报容量×容量电价交基本电费,只要不触发约定的额外容量供电经济责任,就相当于节约了基本电费。

结合650号文的申报机制和1192号文的结算机制,我们就可以有如下4个与容量有关的概念,分别是申报容量,接网容量,负荷容量与电源容量。

其中,申报容量≤接网容量≤负荷容量,而具体两两之间能有多少差距,决定了整体输配电费的多寡,而决定因素在于内部的电源容量。

电源容量的重要性

我们从电网和用户的视角来看看这几个容量,毕竟输配电费就只涉及到电网和用户,一个收,一个交。

降低输配电价__减少电费支出

从电网的角度看,可取收的最大输配电费基于负荷容量,也就是用户申报容量=接网容量=负荷容量时,输配电费最大化。

这种情况下,从电费的角度看根本没有必要做就近消纳项目,网侧直供更加经济,因为自用电量部分没有抵消掉对应电压等级的输配电量电费,目前所获得的效益只来自于交易电费、线损和系统运行费。

这点儿费用能否满足电源和专线等资产的投入回报,可能性不大。

从用户的角度看,当申报容量=受电容量<负荷容量时,可以缴纳最小化的输配电费,受电容量已经按照电源容量进行了最大化的缩减,这样不论是基本电费还是加号后项,都以最小化的形式体现。

但这对于内部电源可以提供的稳定容量提出了100%的要求,一旦电源不稳,要么切负荷,要么就有可能超过受电变压器容量用电,造成供电安全问题。

所以电源容量的可靠程度就和输配电费交多还是交少就产生了直接的联系,我们做一个简单的量化。

减少电费支出__降低输配电价

如果一个项目负荷容量是60兆瓦,内部风光储电源容量可以稳定提供20兆瓦,100%可提供,也就是任意时刻都可以保证的。

但这并不说这是电源可以提供的容量上限,也可以提供到更高的容量,只不过不稳定,不能保证100%每时每刻都能提供。

我们再假设,电源容量稳定到20兆瓦时,100%可靠,电源容量稳定到25兆瓦时,80%可靠。

供电安全是一票否决的,所以接入电网容量必然是40兆瓦,也就是负荷容量60兆瓦减去100%可靠的电源容量20兆瓦,这样不会发生任何的安全责任问题。

但因为还有80%的概率可以继续增加5兆瓦的稳定提供能力,这个概率不小了,也就可以将申报容量降低至35兆瓦(40-5),额外的5兆瓦供电能力电网依然负责提供,但要约定经济责任,比如说是现行容量电价的2倍。

这样从概率的角度看输配电费,有80%的概率结算为 35MW×容量电价+输配电价×730×平均负荷率×40兆瓦,有20%的概率结算为 (35MW×容量电价+5兆瓦×2×容量电价)+输配电价×730×平均负荷率×40兆瓦(5兆瓦全部失效情况下)。

所以这就要有个取舍,核心原则就是安全100%,经济看概率。

小结

内部风光储容量不仅要满足自用电量占比总可用发电量,自用电量占比总用电量的比例要求,还要考虑新公式下输配电费的优化空间。

电源容量稳定的根本在于对于风光储各个部分容量的配置以及对于新能源功率的预测水平。

区别于简单的光伏接入,这对技术要求提高不止一点儿,但经济性却着实可见,相当于是明码标价,用技术换效益。

通过内部电源的稳定供应,我们就可以实现一种“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即更小的接入容量带动了更大的负荷容量。

而要实现这个局面,除了前述的风光储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负荷的作用,往往在前三者比较无力时,负荷的响应也可以使得下网功率依然在安全范围内。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