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专家解读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深化电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的思路目标,提出了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的具体要求,为能源行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提供战略指引。
一、“人工智能+电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
通过“人工智能+电网”,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运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是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的过程。截止到2025年6月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营区新能源总装机13.4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46.9%,规模相当于G7国家新能源装机总量之和;今年上半年新增风光新能源装机2.2亿千瓦。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广泛接入,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机理发生自有电一百多年来最重大技术变化,生产组织、运行控制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传统专家经验方法难以为继。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随机负荷频繁互动等新挑战的重要手段。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电网业务,推动传统依赖系统仿真、方式计算的调度模式向“动态感知-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实时反馈”的智能运行系统转变,大幅提升电网感知、分析认知和优化决策能力,辅助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机理复杂、不确定性高、非线性强的问题,提升电网自主学习、自动计算和智能决策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实现电力行业的“智能运行”。电力行业业务类型多元、体量庞大,具有广泛的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数智技术在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及新业态等领域深化应用,围绕规划建设、设备管理、安全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实现融合赋能,支撑破解能源电力可靠供应、业务提质增效、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难题,应对新型用能模式不断涌现、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供电服务标准逐步提升、精益管理要求持续增强等多重挑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知识、预测趋势、优化决策,可以体系化重塑电力行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赋能电力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如近年来公司电网规模持续扩大,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131万公里,很多输电线路位于崇山峻岭中,巡检难度大,公司投入近4万台无人机,通过人工智能线路缺陷识别技术,年智能巡检杆塔10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次数40%,巡视效率提升2倍以上,实现了电网运维模式的重大变革,提高了运行效率。
二、国家电网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取得阶段成效
公司坚持以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确保人工智能建设应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加强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在创新应用总体布局方面,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6541”人工智能总体布局,构建“平台-模型-装置”全栈式创新体系,持续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在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研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管控平台,深入推进电网运行认知推理、智能在线优化决策等应用技术突破,公司持续加大专项投入,推动电网运行向精准预测、自动计算和智能升级迈进。
在行业大模型研发方面,坚持“开源+闭源”并举,基于通用基座模型,建成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其集成的电力数据、具备的专业功能行业领先,可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管理、运营、科研、制造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
(二)强化深度赋能,拓展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在赋能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方面,转型期电力系统受气象因素影响日益加深,新能源发电预测和用电需求预测的两难问题亟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应用,助力破解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电力可靠供应问题。
在赋能电网生产作业管理方面,围绕电网故障诊断、状态评价、应急抢修等需求,全网推广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特高压直流设备运行状态开展智能分析,实现故障智能研判和快速处理效率提升50%。
在赋能客户供电服务方面,应用95598智能客服,为供电客户提供业务智能化办理,累计服务超4亿次,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动客户供电方案智能编制超10万份。
在赋能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在用户停电原因、投资问效、穿透管理、物资评标等方面的应用,赋能业务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三)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圈
在央企合作方面,依托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聚合发电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推进能源电力技术原始创新。
在民营企业合作方面,创新协同发展与产业融通模式,以高价值场景牵引高质量技术供给,与华为、百度、阿里、大疆、宇树科技等单位共同设计与实施百余个合作项目。
在高校院所合作方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精准匹配公司发展所需与高校科研所能,充分发挥顶尖人才协同创新作用,体系化搭建电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平台。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实施意见》提出,以拓展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为重要依托,以提升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健全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体系为关键保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公司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电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切实做到“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发挥电力大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积极运用多源数据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开展“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双碳”、“电力看应急”,更好赋能经济运行和民生改善。
二是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势,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先进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创新应用,增强气象、水情及源网荷储各侧状态感知与分析能力,提升电源、储能、负荷和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三是服务电力行业产业发展。立足当好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链长,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在能源电力领域应用场景,凝练科学问题,形成场景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更好支撑电力行业人工智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四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司数字化基础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加快构建新型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通过数据治理强化电网基础管理,通过数据贯通带动业务协同、实现管理穿透,推动电网作业方式、服务模式、企业治理全方位优化重塑,更好服务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落实,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应用,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网力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信息师 吴杏平)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541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理想三旬
- 加载失败
小懂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老余懂能源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