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中国大唐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新篇章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天山巍峨,矗立千年,见证新疆七十载沧桑巨变;瀚海苍茫,绵延万里,铭刻中国大唐人十八载铿锵足迹。
新疆古称“西域”,如今既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更是全国举足轻重的能源战略基地与陆路交通枢纽。 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辉煌时刻。 作为与新疆发展同频共振的能源央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的身影始终活跃在这片热土——2006年,怀揣“成就百年大唐战略新业绩”的宏伟蓝图入疆拓荒。 如今,其在疆公司已成长为装机规模突破378万千瓦、新能源占比100%的区域能源主力军。秉持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中国大唐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耕天山南北,以实际行动绘就产业兴疆的发展图景、民生暖疆的幸福诗画、团结护疆的交融篇章。
深耕绿色能源版图
2024年10月24日,大唐新疆昆玉光伏三期项目并网投运的轰鸣声,划破南疆戈壁的寂静。 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大唐新疆新能源建设再添新功,更助推新疆新能源装机占比首次突破50%,实现区域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性跨越。 而这背后,是中国大唐18年来扎根边疆、深耕绿色能源的坚守与突破。
“这里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每年有效施工窗口期只有4个月,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2024年9月,大唐塔城老风口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并网时,项目经理韩志伟的手套上还沾着冰霜。 这片戈壁上矗立的8.35兆瓦风机,是中国大唐目前陆地风电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 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施工团队给设备搭建保温棚,24小时轮班作业,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让凛冽寒风变为清洁能源。
同样的攻坚故事,也在大唐石城子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现场上演。 面对“光热与光伏需同步投产”的要求,项目团队创新采用租赁共享储能模式,于2024年12月30日实现90万千瓦光伏全容量并网,不仅破解了政策瓶颈,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唐方案”。
2006年,中国大唐在疆电源项目筹建处正式成立,自此拉开深耕新疆能源市场的序幕。 从初期以火电筑牢发展根基,到如今构建起“风能+光伏”的绿色能源矩阵,中国大唐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稳步推进能源布局升级。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大唐累计在疆核准备案装机规模595万千瓦,在役装机容量378万千瓦,装机总量较发展初期增长2.7倍。 相较于单纯追求数字扩张,中国大唐在疆发展更注重深耕质效提升。2024年,中国大唐在疆风机可利用率高达98.68%,光伏可控应发电量完成率达99.7%,而大唐运维集控中心创新推行的“远程监控、少人值守”模式,更推动管理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当前,中国大唐新疆黄田20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已纳入国家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清单,1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让沙漠变身“阳光银行”…… 这些绿色项目串联起“疆电外送”大动脉,为新疆建设全国能源战略保障基地注入强劲动力。
书写温暖惠民答卷
“以前灌溉靠天,现在闸门一开,水就流进麦田,再也不用愁了!”呼图壁县种粮大户马合木提望着长势喜人的麦田,难掩激动。2013年,中国大唐在疆投资13.8亿元建成的石门水电站,圆了呼图壁人民几代人的梦,不仅每年带来5984万元防洪效益,更让105.44万亩农田喝上“放心水”,年灌溉效益达4782万元。“这是水利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呼图壁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评价,道出了项目的民生分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中国大唐在疆的民生答卷,写在一条条柏油路上,印在一间间教室里,流在一个个村庄的灯火中。在图木舒克市,中国大唐4000万元援建的火电机组终结了城市停电的历史,培养的3000余名技能人才,如今成为当地产业发展骨干;在哈密乌拉台乡,4783.57万元援建的水库,让1.87万亩饲草料基地焕发生机,新增的6200亩灌溉面积上,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在巴州深山,4800万元建成的发电项目,让4574户、1.59万农牧民首次用上电灯,夜晚的村庄从此有了“星星之外的光亮”。
阿克苏温宿县前进村的变迁,更是中国大唐在疆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2024年深冬,村里的“农家乐”暖意融融,店主木尼热·艾买提忙着招呼客人。“周末每天能赚2000多元,以前想都不敢想!”10年前,前进村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贫困村。中国大唐在疆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修柏油路、建文化广场,深挖百年水磨、圣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千亩水稻映日碧,圣果林里游人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80万元,13户贫困户通过经营民宿、销售特产实现稳定脱贫。
聚力教育帮扶,点亮希望之光。多年来,中国大唐延续帮扶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克州援建11所小学、在和田资助500余名贫困学生,大唐“筑梦三金”让失学女童重返课堂、让优秀教师得到激励、让品学兼优的学生知道了知识的力量。第十四师昆玉市作为承载红色记忆、肩负屯垦使命的城市,近年来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受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在优质资源供给、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中国大唐扎实推动“三扶三真,五位一体”特色帮扶体系,2025年投入200万元专项教育帮扶资金,为第十四师昆玉市教育发展贡献大唐力量,推出“组团模式”帮扶教学、“卓越课堂”素质提升、疆内外研学等多项举措,从物资支持到理念赋能,全方位助力昆玉市教育突破瓶颈。维吾尔族学生肖克热提·赛甫丁学成后进入泰能库尔勒光伏电站工作,他说:“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要把光和热传递给更多人。”
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我的家乡因为大唐变得更美丽,来到大唐我还成了技术能手——这里就是我的家!”来自阿克苏温宿县恰格拉克乡前进村的维吾尔族姑娘麻依拉·达吾提,如今是大唐新疆风电场的运维员。在她身边,师父手把手教她调试设备,同事们用维吾尔语跟她道“亚克西姆”,这样的跨民族互助场景,在大唐新疆的“石榴籽”工厂课堂里每天都在发生。这所专门为南疆群众设立的课堂,以“4+1+1+1”模式将技能培训与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结合,既让137名像麻依拉·达吾提这样的南疆群众掌握了脱贫技能,更让各民族的心在朝夕相处中贴得更近。
民族团结的根基,扎在共富的土壤里。 2014年以来,中国大唐选派的60余名驻村干部,带着“各民族一起富”的初心驻村,在天山脚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跨民族共富故事。 在塔依塔克村,第一书记张佳伟带领村民把废弃牛羊圈改造成肉兔养殖场,并在成立合作社的同时发展“农家乐”和夜市,让这个沙漠边缘的村庄年收入增长3倍;在米央胡加村,工作队创新“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建成养鹅工厂,46户农户通过“股金+租金+薪金”年均增收超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实现翻番。村民们拉着工作队队员的手,用国语齐声说“谢谢”。
从“一起干”到“一起甜”,中国大唐还帮助帮扶村培育多个特色品牌,通过“以购代销”“电商带货”架起跨民族产销桥梁。2025年,前进村的核桃通过各种渠道、平台销往全国,2500万元订单的背后,是各族电商团队熬夜优化产品包装、采摘新鲜果实的默契配合。“大唐不仅帮我们种得好,还帮我们卖得好。”村民们的称赞,道出了各民族携手增收的幸福感。
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的基石。中国大唐160余名干部职工与村民结对认亲,432场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让心与心贴得更近。在前进村“百姓大舞台”,各族群众共跳麦西来甫,旋律里满是欢声笑语;在村委会院子里,驻村工作队员学做馕、群众学国语,感情交流、文化交融的温暖瞬间,汇聚成民族团结的江河,滋养着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
站在新疆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大唐在疆的发展轨迹与新疆繁荣之路紧密交织——从2006年蹒跚起步到2024年利润创历史新高,从单一发电企业到能源与民生深度融合的综合服务商,18年间,中国大唐在疆的每一步前行,都镌刻着“国家能源战略践行者”的使命。未来,中国大唐将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继续与在疆各族人民并肩奋斗,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新篇章。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85粉丝:9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