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创新驱动,国能信控锚定变桨新高地!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在城市远郊的山岭上,或广袤湛蓝的海洋中,一台台巍峨挺立的风力发电机组显得格外醒目。这些高大的“白色巨人”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敏锐地捕捉着每一缕风,巨大的叶片悠悠旋转,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清洁的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远方的城市,点亮万家灯火。
国能信控河北公司是集团公司重要的风电变桨系统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在自主研发15兆瓦变桨系统项目中,变桨创新团队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断超越,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努力践行着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与承诺。
图为变桨技术人员正在研讨工作
钻研坚守,擦亮创新底色
目前,大兆瓦和超长叶片已然成为市场主流,变桨系统产品为更好地适应市场,技术创新能力就要快速加强。为实现这一目标,国能信控开始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痛点,决定开发出一款陆海兼备的大功率风电机组变桨控制系统。“我们必须尽快研发出相匹配的风电变桨系统,确保公司在行业市场的技术领军地位不动摇。”公司变桨系统创新工作室领头人王振威介绍说。
图为变桨系统智能化动力产线
基于全面分析论证,项目团队果断决定将单驱动大功率和双驱动大功率两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这也对本就有限的研发资源和人员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系统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变桨创新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王振威介绍道:“大功率机组变桨系统的研发面临着众多技术难点,在完成载荷数据的精细化计算与闭环验证、提升电机制动在台风等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关键节点。”面对这些挑战,公司变桨研发部门突破传统思维,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分解技术关键点,采用分开研究集中讨论的方式将技术难点逐个攻破,终于在载荷序列计算方法与系统载荷实时分析功能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实现了变桨系统载荷的精细化计算和设计闭环。
精益求精,筑牢品质关卡
技术创新之外,是高质量的“战场”。品质之花往往需要专注力的浇灌,以工匠精神培育呵护。
图为技术人员正在调试15兆瓦风电变桨系统
在15兆瓦项目研发过程中,变桨系统面临了一项严峻挑战:低转速条件下响应时间过长,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系统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故障触发的风险。“为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我们结合变桨程序每一个参数和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无数次模拟实验,最终果断调整技术方案的逻辑,依据新思路进行反复的推算测试。最终,优化完成了新的控制方案,不仅大幅缩短了响应时长,也使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产品经理刘佳伟说道。
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经济性
“除了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外,经济性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是科研人员必须要考虑的。”深谙于创新与市场关系的王振威,始终运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思维推进变桨科研工作。
同样,在保证15兆瓦变桨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关键部件成本,提高国产化率,真正实现降本增效,成为研发团队必须应对的一大挑战。
在推进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公司逐步搭建起高效可靠的全国产化供应链,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避免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更有效提高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大规模项目中,国产部件的生产和交货周期得到有效控制,为项目按时交付提供坚实保障。
降本的背后,公司还注重各部件的技术集成和整体设计优化,确保国产部件与变桨系统其他模块的无缝对接,兼容性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说,国产化替代在系统能效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还使得整体变桨系统更加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尤其是电机、驱动系统和后备电源模块的国产化,减少了对进口部件的依赖,使得客户能够更快捷、方便地进行维护,降低了长期运维成本。
回首耕耘处,乘势再前行。在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国能信控将继续秉承“创新是企业责任”理念,坚持产品主义、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动新能源工控产品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全面建设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能源数智化解决方案一流提供商,为助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606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能源行业新闻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