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海上生绿电 大陈岛今更美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大陈岛被誉为“东海明珠”,也是一座“零碳岛”。2022年6月,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落地大陈岛,使得这里成为中国海上绿电应用的排头兵。工程落地3年,大陈岛有什么新变化,发生了哪些新故事?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向海争风 大陈绿电送远方
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乘船出发,向东行驶约29海里,便可抵达大陈岛。大陈岛由上、下大陈及周边岛屿组成。站在下大陈岛凤尾山巅的垦荒纪念碑广场俯瞰,岛上34台巨大的白色风机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
“充沛的电能随着风机转动产生。风机已经成为大陈岛最醒目的地标。”台州椒江区供电公司大陈供电所所长蒋伟坚说,发展至今,岛上34台风力发电机年均发电量超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2024年,全岛生产生活用电消耗量为1200万千瓦时,风机产生的富余电量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回大陆,这部分电量可满足5000户家庭全年用电。
大陈镇镇长蒋瑛介绍,海上风电每年为大陈岛创造约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些资金反哺小岛,推动当地改善基础设施,让居民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大陈岛风能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风速达6.8米/秒,年有效风能时数达7000小时。早在1988年,大陈岛就投运了中欧共建风柴能源互补系统项目,3台55千瓦风力发电机在大陈岛元宝山落成,从此岛上用上了清洁电力。
海岛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2009年,大陈岛风电场落成,同时,大陈岛海陆联网工程竣工。34台风机不仅满足了大陈岛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还源源不断地将清洁风电送到大电网。
大陈岛风电主要采用50赫兹交流方式向大电网传输,对于近海小型风电场而言,这是目前装备最成熟、工程经验最丰富的技术。然而,受交流电缆的能量损耗问题和电缆成本问题影响,如果将工频交流送出技术直接应用于离岸80千米至150千米的中远海域风电场,其经济性将大打折扣。
想要将中远海风电更高效送出,急需一种与工频交流送出技术不同的技术方式。低频输电可降低电缆电抗,延长输电距离,减少线路损耗。为此,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建柔性低频输电技术攻关团队,创新研究电网柔性低频互联技术及风机低频接入技术。
2022年6月,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在大陈岛投运。该工程首创海岛低频互联技术,采用在较低频率下输电,在较高频率下用电的方式,通过降低输电频率来减少电能损耗,让电能送得更远。
“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对大陈岛上原有两台1100千瓦工频风机进行了低频改造,将风机发出的20赫兹电能送至盐场低频换流站,变频为50赫兹后并入工频系统。”台州供电公司运检部员工赵文东介绍,“截至7月31日,该工程已向陆地输送海上风电超2200万千瓦时,比工频输电能量损耗降低了1.2%。”
在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稳定运行的基础上,2023年6月30日,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真正完成了高压大容量海上风电场电力输送成套装备性能的技术验证。“目前,我们正联合华能浙江分公司依托玉环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开展大容量海上风电柔性低频汇集送出系统验证。”国网浙江电力科技部二级职员金文德介绍。他将这三个工程称为柔性低频输电系列示范工程的“三部曲”。三个工程依次落地,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逐步向深蓝推进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全电升级 海岛旅游更红火
暑期来临,大陈岛上游人如织。“新船很舒适,体验感很好。碧海之中,红色的客船踏着白浪行驶,别有一番浪漫之感。”近日,从台州市区到大陈岛旅游的陈女士说。陈女士是第二次来大陈岛旅游,她惊喜地发现往返上、下大陈的岛际客船换新船了。
陈女士所说的新船,是2024年9月首航的“大陈同心”轮。该船由大陈镇出资1800多万元建造,主色为红色,总长35.6米,总宽8米,最大载客量90客位,动力系统采用油电混用,实现低碳排放,减少对大陈岛周围海域的污染。原来的岛际客船使用柴油,船型较小,单程航班最多能搭载约50名乘客,且设施陈旧,不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新的“大陈同心”轮每天常规安排3个往返航班,根据客流量需求和旅游旺季实际需要,每天最高可以安排8~10个往返航班,游客可以根据出行需求,自行安排上大陈与下大陈两地的往返。同时,该船也为后续开通一江山岛、环岛游等航线奠定基础,进一步扩展大陈岛低碳交通的范围。
岛际交通换新船的同时,岛上的道路也完成升级。今年3月,下大陈岛全岛道路“白改黑”提级改造项目顺利完工。项目实施后,道路通行能力、路面平整度、行车舒适度都得到了提升。
“岛上铺了新路,沿海路段的路面还涂上了粉黄蓝的三色彩条,拍照特别漂亮。我骑共享电单车逛了一圈,特别惬意。”陈女士说。
在大陈岛,随处可见共享电单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观光巴士,为居民和游客绿色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
旅游旺季,大陈岛民宿老板们愈发忙碌。“我在室外开辟了烧烤区,用的是电烤炉,这样更干净。”海巢客栈负责人毛海明说。从2018年的4个房间,到如今的15个房间,这些年来,毛海明的民宿不断改造升级设施,收获了口碑与流量。
今年39岁的毛海明是土生土长的大陈岛人,曾两度离乡就业,最终扎根海岛创业。2017年,他和妻子回到岛上,开起了民宿。刚开始,民宿厨房用的都是煤气灶。毛海明回忆:“到了旅游旺季,煤气使用量很大,三四天就能用完一罐。当时岛上煤气有限额,我们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去排队买煤气,有时候排到上午11点还轮不上。”
2022年12月,毛海明在大陈供电所员工的推荐下,趁着民宿升级,将全电改造提上了日程。供电员工结合电器能耗及厨房煤气使用情况,为毛海明的民宿制订了全电改造方案,并调配物资上岛,为民宿新接低压电缆、增设开关箱,保障民宿安全可靠用电。民宿厨房里配备了电磁炉、电煮锅、电蒸笼等电器,原先的煤气灶不见了,海巢客栈做饭、供暖、制冷、洗浴等全部用上了清洁电能。
海岛气候潮湿,一到梅雨季,一层房间总是湿度过高,影响住宿体验。“去年我外出考察时,发现大功率的除湿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回来就安排上了。梅雨季的时候,除湿效果又快又好。”毛海明说。
如今,大陈岛上已有36家全电民宿,10家餐饮改造了全电厨房,全电升级后,住宿、餐饮用能成本均降低约20%。大陈岛现有21辆新能源观光巴士,为乘客提供20分钟一班的服务。海滩上,电力驱动的游乐设施让人流连忘返。岛上配置了3处公交充电站,助力新能源观光巴士绿色环岛游,设置了6处共享电单车充电点,游客可租用共享电单车绿色出行。食、住、行、玩,大陈岛旅游业的每个环节都绿意盎然。
据统计,6月份大陈岛上岛1.85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572.5万元;7月份在受台风影响的情况下,上岛人数仍超6月。截至7月30日,共有2.45万人次上岛,带动消费2082.5万元,旅游势头火热。
大陈岛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生活便利度越来越高,不仅吸引了本地人回乡创业,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这里就业、安家。
战师傅和妻子是新疆人,2024年9月,战师傅来到大陈岛,应聘成为一名电动公交车司机。现在,战师傅在岛上开车,妻子在甲午岩景区售票,两人对大陈岛的环境和薪资都很满意。
蒋瑛介绍,随着海岛建设的推进,大陈岛每年有公交车司机、酒店服务员、建筑工人等1000多个岗位提供给外来人员。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让群众获得感十足。
绿色转型 “零碳渔场”增效益
大陈岛是国家一级渔港,海域海水深蓝,水质肥沃,水深有10米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海产品种,岛周的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渔场,非常适宜海洋渔业发展。尤其是这里养殖的大黄鱼具有“体梭形、色金黄、肉蒜瓣、膘肥厚、味鲜美”的特点,口感近乎野生,是大陈岛一张闪亮的名片。
近年来,位于大陈岛鸡笼头的台州广源渔业大黄鱼养殖基地在水产增氧、水循环、水产品生产、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完成了“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成为绿色环保的“零碳渔场”。
“以前这里的渔场靠柴油发电,要乘船到台州市区取柴油。后来供电所为我们敷设电缆,让我们用上了绿电。”广源渔业工作人员金伟军说,黄鱼加工、冷藏、运输都需要用电,如今渔场不仅用上了绿电,还通过椒江区供电公司提供的能效“体检”服务,优化了用电方案,每年节约用电成本近7万元。
大黄鱼喜静,柴油发电机轰隆隆的响声消失后,黄鱼幼苗存活率也随之提高。广源渔业总经理陈敏康介绍,全电改造后,黄鱼年增产约300吨,经济效益提升28.6%。
2024年全年,大陈岛大黄鱼年产量超9000吨,产值超10亿元,约占浙江省高品质大黄鱼产量、产值的三分之二。
“黄鱼越大单价越高,小一点的四五十元一斤,两斤半的180元一条,更大的能卖到每斤100元以上。”大陈一品黄鱼专卖店的店主赵万兴通过微信为顾客介绍产品。“大陈黄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就在岛上开了一家专卖店。现在一年的销售额能有八九十万元。”赵万兴高兴地说。
蒋瑛介绍,大陈镇打造了“大陈海味”市级示范共富工坊,开通了线上店铺、电商直播间,引流促销黄鱼、虾干等海产品,每年促销大黄鱼超3000万元。
大陈镇还积极推动渔旅融合发展,形成喂黄鱼、赏黄鱼、钓黄鱼、吃黄鱼、购黄鱼产业链,进一步挖掘大陈黄鱼文化,丰富海洋文旅场景。
目前,大陈岛正全力朝着“现代化的大陈”目标奋力奔跑,台州湾陆岛联动综合码头正在建设中,预计2027年6月将投运。届时,从台州市区乘船30分钟便可直达大陈岛。
“大陈岛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充足可靠的电能也是我们快速发展的底气,供电公司为海岛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坚强的供电保障。”蒋瑛说,2023年,椒江区供电公司新装两台630千伏安的公共变压器,进一步增强了海岛供电可靠性。2024年,大陈岛经历了5次台风、两次强汛,岛上供电都在半小时内恢复。
为了赶上2027年码头投运的时间节点,目前,岛上有三家五星级酒店正在加紧建设,不少新的民宿、餐饮店、咖啡店等也在陆续开业,更美好的大陈未来可期。
蓝绿交融,向海而兴。2024年,大陈岛全岛海洋经济总产值超12.4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7.09万元。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大陈岛的“零碳”实践,为沿海岛屿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板。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80粉丝:1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