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英国人工智能雄心遭遇高电价的严峻现实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路透社报道:英国寄望借人工智能革命重振经济的雄心,但是正遭遇一个严峻现实: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充足、清洁且可靠的电力供应,短期内恐怕难以到位。
斯塔默首相近期推出多项重大产业政策,旨在扭转英国经济颓势,其中包括向人工智能领域大举注资。政府称此举可提升生产率,每年创造逾5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然而,支撑AI的数据中心耗能极高,往往需要独立电源。国家电网运营商NESO预计,英国用电量将从2024年的319太瓦时增至2035年的450太瓦时,而数据中心用电量同期将增长两倍。英国政府目前的方案是通过现代化和扩建老旧电网,尤其是发展低碳能源,来满足新增需求。然而,这一做法反而可能因推高本已高企的能源成本而令目标更难实现。
英国居民电价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批发电价同比上涨40%,至平均每兆瓦时115美元,主因寒冷天气下燃气发电占比上升及风力减弱。相比之下,德国平均电价为100美元/兆瓦时,法国73美元,美国仅48美元。英国政府表示,将通过减少对波动剧烈的天然气价格依赖、扩大可再生电力、储能、输电基础设施及跨国电网互联来降低电价。但这些前期投资至少短期内会进一步抬高居民用电成本。
海上风电是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旗舰。英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从目前的约15吉瓦提升至43–50吉瓦。然而,建设及融资成本持续攀升,迫使政府在上月新一轮拍卖中将海上风电项目可获的“执行价”上限提高11%,而去年已上调66%。本月启动的最新差价合约(CfD)拍卖中,实际执行价可能低于政府上限。丹麦开发商沃旭(Ørsted)今年5月因成本飙升,已暂停2.4吉瓦的Hornsea 4项目。
核电是另一低碳选项。7月22日,英国政府宣布已就英格兰东部的Sizewell C核电站达成投资协议,这将是二十年来英国第二座新建核电站,预计2030年投运。核电优势在于提供稳定、低碳的基荷电力,但Sizewell项目最新造价已升至380亿英镑(约510亿美元),几乎是本世纪初预估的两倍,通胀及原材料涨价是主因。核电建设成本超支已成常态。若能源政策继续聚焦海上风电和核电,电价或将进一步上涨,削弱英国工业竞争力,也让选民对能源转型失去耐心。
英国政府还有无其他可行选项?
OpenSolar首席执行官Andrew Birch主张全面放开电力市场,取消差价合约等补贴,让市场决定哪种能源最能高效满足需求。这一思路有其道理,但鉴于能源对经济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能源转型与AI竞赛背景下,政府恐怕难以放手。另一选项是把英国过时且高度集中的电网改造成由众多小型发电机和储能站组成的数字化分布式系统。此举可提升电网效率,但前期需投入数百亿英镑。当然,也可通过一般税收而非电费分摊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减轻居民月度账单冲击。但选民对加税的厌恶程度不亚于高电价,因此该选项的政治支持度有限。
剩下的可能方案是加强公私合作,或通过政府举债投资。若能妥善规划并落实,英国在可再生能源、核电、储能和输电上的投资终将见效。但面对重重挑战,主要收益至少十年后才会显现,这对用电需求激增的AI雄心来说,远水难解近渴。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18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