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截至2025年6月底,浙江省抽水蓄能在运、在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

2025-08-18 17:03
发布者:能源小咖
来源:能源小咖
标签:抽水蓄能
7
0
30
分享

8月7日,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当天凌晨零点,全省统调机组、风光场站、抽水蓄能、分布式储能第一次在同一平台以每5分钟一次的频率实时竞价出清,约占全省七成的用电负荷借助市场找到了与之匹配的绿色“价—源”组合,实现了发用两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准耦合。

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内电源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5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

现货市场的转正,既是浙江落实电力市场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助力绿色能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一步,更是浙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新实践。

过去二十年中,浙江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绿色低碳转型成果丰硕,从“五水共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无废城市”全域推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如今,浙江已经实现了“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过半,万元GDP能耗位居全国最低梯队”的目标。

在浙江加快推动绿色变革的过程中,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谋布局、促转型,让绿色能源流淌于山水之间,书写了以能源绿色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绿色电源,风光共舞

8月的浙江,阳光耀眼,海风轻柔。浙西山岭之间,蔚蓝色的连片光伏板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将日光转化为电能;东海碧波之上,巨型风机叶片悠然划破海风,将无形的海风化作电流,送到千家万户。

二十年前,这幅“风光共舞”的场景只存在于想象中,当时的浙江深陷“高依赖、高煤电、低自给”的困局:2005年,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3774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768万千瓦,占比超七成,但能源依然严重短缺,并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直面资源约束与发展需求的双重压力,从2005年开始,浙江把视线锁定在省内连绵的群山和曲折的海岸上,努力探索能源结构破茧与经济生态双赢的新路线。此后数年内,全国首个海岛“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台州大陈岛上落地,3万千瓦海上风电、5000千瓦屋顶光伏与2万千瓦时磷酸铁锂储能实现了同场运行;温岭石塘的滩涂渔光互补电站则把2000亩潮间带变成“蓝色农田”,上层光伏年发绿电2.4亿千瓦时,下层紫菜、蛏子亩产提高一成,实现了“一亩海域两份收益”;在丽水松阳,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与“光伏+茶山”梯级开发同步铺开,494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中,浙西南山区就贡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数字见证蜕变。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内电源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4943万千瓦,占光伏装机总容量的83%。在光伏和风电的托举之下,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例历史性地超过50%。

今年,浙江依然缺煤少油,但新能源、核电等大发展,多元的电源结构,让浙江逐渐成为一座“绿色能源岛”。从西部山谷到东海深处,光伏、风电、新型储能、分布式天然气多能互补,把每一缕山风、每一束阳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6月24日,浙江舟山望海(金塘)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浙江舟山金塘岛正式投运。舟山望海(金塘)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变电站是华东地区首座4台主变压器均布置于户内的混凝土结构海岛变电站,其最大特点是主变压器全部置于户内,有效规避了海岛盐雾、台风等恶劣环境对设备的影响,显著提升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绿色网架,助力转型

从熠熠生辉的光伏到呼啸而过的风机,从煤电清洁改造到核电串珠成链,能源清洁转型让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动能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浙江风光发电量达到36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的11%。仅仅依靠风光等新能源,要实现电力保供,难度不小。因此,既勤修内功又善借外力是浙江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工程的额定输送功率达到800万千瓦,相当于全省最大用电负荷的八分之一,每年可替代原煤消耗1200万吨;2023年全容量投运的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全长2121千米,跨越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五省市。十多年间,浙江先后投运3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2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形成“两交三直”省级特高压骨干网架,外来电最大受电能力已超过4500万千瓦,约占最高用电负荷的三分之一。

2024年7月,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线路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省区,全长2370千米,计划2027年投运,预计每年可向浙江输送绿电超4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相当于全省居民生活用电量的40%。届时,更多西北的光将照亮之江大地,更多戈壁的风将吹向东海之畔。

在充分引入外来电的同时,为了让“看天吃饭”的新能源发得稳、送得出、用得久,浙江积极调配省内抽水蓄能资源。特别是2024年12月全面投产的宁海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被誉为华东电网的“超级充电宝”。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抽水蓄能在运、在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不仅为电网提供更多调节资源,还能将富余的风光绿能存储起来,助力清洁能源消纳。

5月8日,国网新源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投入商运,标志着电站全面投产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超14亿千瓦时,是华东电网重要的灵活调节资源。

从西北风光到西南绿水,再到大型抽蓄,从保障局部供电到服务全省电网调峰,浙江让每一道水流、每一座山峦都成为生态平衡的“节拍器”,也成为存光储风的“绿色海绵”。

绿色基建,别具匠心

在助力本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国网浙江电力不仅推动电源绿色清洁化,也在加快电网绿色转型,推动电网自身减碳。

在湖州安吉县递铺街道,一处房子的外观与其他建筑一般无二,进去却别有洞天——这是供电公司打造的全生命周期零碳变电站。围墙上,钙钛矿光伏板与建筑融为一体,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减少20%碳排放;屋面导光技术让阳光成为灯光,日间室内照明100%采用自然采光;二氧化碳替代六氟化硫,GIS设备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减少为原来的万分之一;沥青道路是废弃轮胎的二次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实现末端供热,每一处设计都别具匠心。“通过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等举措,我们努力实现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国网浙江安吉县供电公司变电中心员工徐成辉说。

零碳变电站不仅出现在湖州,截至2024年7月,国网浙江电力已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建成15座零碳变电站,累计替代六氟化硫气体12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全省新建及改造变电站100%达到绿色建造三星级标准,绿色建筑面积累计突破30万平方米。

而在零碳变电站推广之前,绿色理念已在浙江的电网建设中出现。2019年,舟山500千伏联网工程建成。工程总投资46亿元,是世界首个建设在海洋输电领域的500千伏超高压交流工程。这项工程全长51千米,其中17千米为海底电缆。建设过程中,有两基铁塔位于水中央。为保护水中鱼类栖息繁衍,国网浙江电力修建一条长1.2千米的绿色栈桥,以代替传统的渣土路。桥面采用可拆卸钢桁架,桩基间距扩大至30米,这一改变,使得这片水域鱼类可以自由穿行。

绿色减碳的理念也在从电网建设领域延伸到产业链上游。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将绿色工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纳入采购评审要素,低能耗设备获得优先采购。2024年,国网浙江电力绿色采购金额达到350亿元,推动电网供应链变成绿色产业链。此外,该公司在物资运输中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电力仓库用上绿电,推动电网仓储配送全环节节能低碳。截至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已建成64个绿色仓库、5个零碳仓库。

通过电网建设环节中的低碳设计、环保施工、循环材料使用,如今在浙江,变电站逐渐从“能耗单元”变为“负碳节点”,输电线路成为生态友好型动脉,铁塔银线于绿水青山间穿行,在之江大地上书写节能减碳、生态协同的绿色发展新范式。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