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算力需与运力存力协同 共筑数字时代核心底座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小到轻点手机屏幕网络购物,大到飞机工厂智能制造,背后都有算力支撑。当前,我国算力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其中,算力基础设施分为算力、存力和运力三个方面。简言之,算力就是计算能力,运力是网络运载能力,存力则是数据存储能力。
智能算力主导多元算力协同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其规模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强劲驱动下,我国算力规模持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智能算力主导、多元算力协同”的鲜明特征,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规模扩张来看,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EFLOPS);存力规模超过1680艾字节(EB),相比2023年增长约40%;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位居前列。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表示,将持续加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从布局优化来看,“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实施推动了算力资源的全国统筹。通过将东部地区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能源充裕地区,我国不仅缓解了东部土地、能源紧张的压力,更充分利用了西部的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为算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已规划建设超过250条“东数西算”干线,这些干线如同连接东西部的算力高速公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与东部的算力需求实现了精准对接,形成了“东数西存、东数西算”的高效格局。
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全国数据中心平均PUE(电能利用效率)已降至1.4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创建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通过采用液冷技术、余热回收、可再生能源供电等创新方式,将PUE进一步降至1.2以下。
构建三级时延圈
如果说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引擎”,那么运力就是连接各个节点的“血管”,其传输速度与覆盖范围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的运行效率。
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高速、泛在、智能、安全的网络运力体系,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实施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加速构建,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一张高效协同的算力网络。在运力方面,《2025运力发展报告》描绘的“1ms城市、5ms区域、20ms枢纽”三级时延圈已初步形成。
“三级时延圈”的构建,是我国运力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重要标志。1ms时延意味着在同一城市内,数据传输几乎实现实时响应,这为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对时延敏感的领域提供了关键支撑。5ms区域时延则确保了城市群内部的高效协同,以上海都市圈为例,苏州的工业数据与上海的云计算中心之间可实现5ms内的快速交互,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实时协同。20ms枢纽时延则实现了全国算力枢纽节点间的高效联动,使得“东数西算”工程中东部的数据能够快速传输至西部进行处理,再将结果返回东部,整个过程的时延控制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
运力基础设施的升级,为三级时延圈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撑。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光缆干线400G端口数量已大幅增加至14060个,400G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使得单条光缆的传输速率较传统100G技术提升4倍,且能耗降低30%以上。这种高带宽、低能耗的传输网络,不仅满足了算力枢纽间海量数据的传输需求,更降低了数字经济的运行成本。同时,随着5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6G技术的试验部署,无线运力与有线运力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天地一体”的传输网络,为自动驾驶、物联网等场景提供了无缝衔接的运力支持。
运力体系的发展还呈现出“智能协同”的新特征。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我国网络运力实现了从“静态分配”向“动态调度”的转变——基于实时流量监测数据,智能算法可自动调整传输路径,避开拥堵节点,确保关键数据的优先传输。例如,在“双11”等电商高峰期,运力网络会自动为支付数据、物流信息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交易的顺畅进行;而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救援数据、应急指挥信息则会获得最高传输优先级。这种智能协同的运力调度模式,大幅提升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有限的运力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
存力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底座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丹表示,存力中心与算力中心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数据和算力的高效匹配和协同工作。
存力中心具有多项核心功能,一是数据可信托管;二是数据高效管理;三是数据开发利用;四是数据可信流通。
“存力中心与算力中心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数据和算力的高效匹配和协同工作。”冯丹表示:“存力中心为算力中心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确保数据在存储与计算之间高效流通。同时,存力中心可以配备与算力性能相匹配的高性能,如高带宽、低时延等,满足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对数据访问的高要求,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让算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减少因存力性能不足导致的算力闲置。”
冯丹指出,存力中心是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核心目标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围绕数据汇聚、存储、治理、开发、利用、供给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流程,实现规模聚数、高效治数、安全供数、市场化用数,能够支撑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促进数据释放价值。
从智能算力的规模化供给到三级时延圈的全面形成,从EB级存力的高效存储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算力、运力、存力的协同发展,共同构筑了我国数字经济的“铁三角”底座。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693粉丝:0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天空爱讲能源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