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587Ah电芯“主流”化进程加速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9月5日,采日能源宣布具备基于587Ah电芯的6.25MWh储能集装箱系统量产交付能力,集成结构、电气、消防及动态热管理等先进技术,适用于火储、风光配储、独立储能等场景。
这意味着,系统集成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站队被认为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主流产品587Ah电芯。
从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等头部企业相继实现该电芯规格量产交付,再到采日能源此次公布基于587Ah电芯的储能系统,587Ah电芯正在加速从技术概念到市场主流的“卡位”。
“主流”之势渐显
314Ah电芯之后,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技术演进就进入了“混战”时期,各种规格大电芯层出不穷,各类市场主体都试图抢夺第三代储能大电芯的定义权。
2025年上半年,第三代大容量电芯的技术迭代逐渐分化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商阵营,押注684Ah、625Ah、688Ah等规格;一个是以宁德时代主导的电芯厂商阵营,锁死587Ah;而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押注的过渡型产品392Ah规格凭借产线复用优势也将在短时间占领一席之地。
下半年以来,587Ah 电芯的主流化趋势明显加快,呈现出 "头部引领、产业链跟进"的趋势,10余家企业发布587Ah电芯或搭载该电芯的系统产品。
宁德时代作为行业先行者,于2025年6月宣布实现587Ah电芯量产交付,其山东基地的智能化产线将生产节拍提升50%,单条产线年产能可达15GWh。
紧随其后的海辰储能,不仅在4月完成全球送样,更于9月实现量产,其∞Power 6.25MWh 储能系统同步下线,形成 "电芯 - 系统" 一体化解决方案。
另外,瑞浦兰钧、海基储能、鹏程无限、赣锋锂电等也推出自有587Ah产品,其中,瑞浦兰钧的问顶 ®587Ah 电芯能量密度达430Wh/L,循环寿命超10000 次,凭此完成对下一代大容量电芯的技术储备并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矩阵。
采日能源宣布具备基于587Ah电芯的6.25MWh储能集装箱系统量产交付能力,则表明,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商对于587Ah电芯的认可和站队。
上半年,南都电源、因湃电池、中车株洲所、晶科能源等集成商对外展出了基于587Ah电芯的6.25MWh系统;天合储能、海博思创也分别基于587Ah电芯开发了7MWh系统、7.81MWh系统。
政策驱动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
136号文明确要求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使得储能系统的效率与寿命成为项目收益关键变量。
587Ah电芯96.5%的初始充放电循环能量效率(RTE)、12000 次以上的循环寿命,恰好匹配电力市场对 "高可靠、长周期" 的需求。
在政策引导下,应用市场将形成对于500+Ah大容量电芯强大的需求拉动效应,7月,600+Ah电芯首次走进央企招标已经印证了这一趋势。
从应用情况看,宁德时代引领了587Ah储能电芯的市场化应用,有消息称,其587Ah储能电芯将于11月正式交付中东市场(阿布扎比项目)。
除中东项目外,宁德时代587Ah也已获得中车株洲、海博思创等储能系统集成巨头的订单。
另外,7月,智光储能与海辰储能联合发布基于∞Cell 587Ah 大容量电池的第三代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全球首个大容量储能电池从技术发布到闭环应用的完整落地。
场景拓展也将成为587Ah电芯加快市场应用落地的核心动力,除传统电网级储能外,该规格电芯或将在在工商业储能、数据中心备用电源、轨道交通等领域逐步渗透。
三重压力下,行业自发形成"黄金标准"
587Ah规格的崛起并非简单的技术跃进,而是在政策导向、系统需求与成本控制三重压力下,行业自发形成的"黄金标准"。
587Ah本质是为了解决了大容量电芯发展中的核心矛盾--如何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兼顾安全性、系统兼容性与成本控制。
海辰储能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得出结论,587Ah 是系统集成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平衡点,其 73.5×286×216mm 的尺寸设计,既符合 20 英尺集装箱的标准限重(45 吨危险品运输要求),又能实现 6.25MWh 的单舱容量,恰好契合国标分区要求。
宁德时代以20尺标准集装箱为设计基础,结合1500V PCS电压及主流功率段,通过精密计算确定4列架构的解决方案。
这种设计带来了显著优势,相比上一代产品,电池模块数量从48块减少到32块,电箱数量减少33%,系统零部件总数从约3万件降至1.8万件,降幅达40%,直接推动系统集成成本下降15%。
在关键性能指标上,587Ah电芯实现全面突破,能量密度方面,宁德时代产品达到 434Wh/L,较上一代提升10%,系统能量密度更是提升25%;瑞浦兰钧、海基储能的产品也均突破430Wh/L。
寿命表现同样亮眼,海基储能通过材料创新将循环寿命提升至12000次,宁德时代则通过自修复阴离子电解液技术,确保20年以上运营周期内的容量缓衰减。
更重要的是,这些性能指标并非实验室数据——宁德时代通过1200多项检测验证,实现单体缺陷率 PPB 级控制,自放电故障率较传统叠片电池降低一个数量级,确保大规模应用中的可靠性。
安全性突破也将为587Ah 的主流化扫清最大障碍。宁德时代构建 "三维防御体系",通过安全电解液、不扩散阳极、耐热隔离膜的协同作用,使电芯在过充、热失控、针刺等滥用场景下实现不起火、不爆炸,顺利通过GB/T36276和GB 44240 两项国家强制标准测试。
海基储能则创新引入3D立体式液冷板与耐温1200℃阻热隔板,将系统温差控制在 2.5℃以内,有效抑制热扩散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587Ah 的主流化进程也将推动储能行业标准升级。当前行业存在的"参数通胀"现象--部分企业过度强调实验室数据而忽视实际应用表现,正在被 587Ah 的"真实性能"导向纠偏。
宁德时代提出的"真性能、真可靠、真安全、真交付"标准以及海辰储能1200多项检测验证体系,正在成为行业新标杆,推动储能产品从"纸面参数"向"实际价值" 回归。
未来之路面临“五重挑战”
尽管587Ah电芯在技术性能和安全性上有显著优势,但走向主流之路的过程中也需应对量产成本、市场竞争和行业标准等现实挑战。
成本上看,587Ah电芯需新建产线实现量产,产线建设周期长(约1.5年),成本高昂(动辄上亿元),另外,587Ah电芯尺寸和容量大幅升级,对生产设备的精度、自动化水平及工艺参数要求更高,这可能导致587Ah电芯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安全方面,尽管主导这一规格的厂商宣称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了安全性,但大容量电芯在热失控时产热量和产气量更大,热量积累更快,对安全设计要求极高,此外,对于大容量储能产品相关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仍在完善中,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安全监管漏洞。
还有,随着电芯容量增大,一致性控制难度增加,这也是大容量电芯存在的共性问题,大规模生产中,微小的容量误差可能对电池组整体性能和寿命产生显著影响,加速电芯老化和损坏,降低可靠性。
从市场竞争角度,市场上存在多种大容量电芯规格(如392Ah、472Ah、628Ah等),不同厂商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定位各异,392Ah电芯具备产线兼容性和快速量产能力,684Ah电芯背后是光储龙头阳光电源,亿纬锂能628Ah电芯成功打进央国企招标,这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都将对587Ah电芯形成竞争压力。
从标准规范角度,储能行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电芯规格、接口、系统集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系统集成复杂化、运维管理碎片化,行业对于大容量电芯整体标准落地仍需时间。
编后语:587Ah电芯的崛起,标志着储能行业进入"精准创新" 时代——不再追求单一指标的极致突破,而是通过多维度技术平衡实现系统价值最大化,凭借头部电芯和系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该规格电芯有望引领下一代储能电芯标准。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80粉丝:1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DND97003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