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能帝首页 懂能帝首页
|
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启动“算—电—热—碳”协同正当时

2025-09-26 17:32
发布者: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电算协同碳市场电力市场
0
0
3
分享

伴随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其高耗电、高散热、高排放等问题日益凸显,对能源电力带来挑战。国家先后出台算力能源电力协同相关文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算电协同应用。算、电、热、碳耦合紧密,四者协同优化可释放更大效能。

算—电—热—碳协同的必要性

算力高速发展带来“三高”压力。当前算力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人工智能推动智算需求爆发,算力结构呈现“智算引领、通算基础、超算补充”特点。我国算力近5年平均增速近30%,2024年智算增速高达74%,远超通算的21%;IDC等机构预测,2023~2028年我国通算、智算规模复合增速为18.8%、46.2%。依托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与边缘计算节点,我国算力通道持续为多领域提供支撑,但“三高”问题突出。

高耗电:能源成为算力核心“生产要素”,剔除折旧后电费占数据中心运营成本60%以上;高散热:智算用电波动大,AI机柜功率密度飙升,2025年主流机架平均功率超15千瓦(为传统机架8倍),散热压力剧增;高排放:全国数据中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逼近部分传统高耗能行业。

协同发展可缓解压力。算—电—热—碳协同是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四要素深度融合,能将数据中心从“能耗黑洞”转化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与碳中和的灵活资源。政策明确多方面要求: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以提高绿电占比,通过联合预测、柔性控制提升源荷协同水平;加强数据中心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碳市场扩围(如广东将新增数据中心纳入范围)、差别电价。

协同的核心价值。缓解供电压力:智算负荷短时波动大(瞬时可达90%)、“东密西疏”的算力分布与“西多东少”的电力资源错配,易加剧东部供应紧张,协同配置(如算力设施西移)可减少跨区输电投资。

提升新能源消纳率:西部新能源资源丰富但本地消纳能力有限,通过风光基地与算力枢纽联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边缘计算协同,可将算力中心打造成绿电消纳主体。

增强调峰能力:算力任务(如AI训练)可延迟执行、跨区迁移,如张北数据中心通过在低谷时段执行训练任务,减少电网峰谷差12%;数据中心还可参与需求响应,余热存储释放进一步降低电网保障容量需求。

算—电—热—碳协同现状

探索初显成效。算力调度底座打通:工业和信息化部《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明确2026年建全标准体系,目前已完成131家企业499个算力资源池标识,华为昇腾实现毫秒级响应,和林格尔数据中心具备“朝推夜训”调节能力。

地方试点落地:乌兰察布源网荷储项目配套风光储,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38.74%;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以电定算”匹配清洁能源出力;苏州太仓产业园通过液冷等技术降能耗近36%;腾讯天津数据中心回收余热供暖,年减碳4000吨。

潜力待释放。算力调度价值:算力负载转移成本低、速度快,如上海浦东临港智算中心3分钟内将任务转移至十堰,单机电负荷降75%,全国数据中心可提供超380万千瓦可调负荷;余热利用空间:数据中心90%电耗转化为废热,北方地区可回收余热总量约10吉瓦(理论支持3亿平方米供暖),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亿吨;绿电需求缺口:国家要求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达到80%。但存量数据中心绿电比例低,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绿电需求约600亿千瓦时;节能降碳空间: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碳排放将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4%,跨区域转移负载可减碳0.05~0.34千克/千瓦时。

深度协同受阻。标准缺失:算力中心在技术架构、接口标准差异大,核心场景规范空白,影响系统可靠性。

技术壁垒:电、算、热三张网技术体系迥异,多领域集成难度大,协同技术难题待攻克。

主体博弈:参与方利益诉求不同、权责边界模糊,缺乏利益分摊与隐私保护机制。

市场脱节:算、电、热、碳市场衔接性不足,价格信号联动弱,缺乏激励机制激发参与积极性。

算—电—热—碳协同路径

规划及标准先行。制定协调发展顶层规划,明确四要素布局与目标;建立协同统一协议接口标准(如算力调度与电网通讯协议);出台调控技术、碳核算、余热利用等相关规范。

助推技术创新。挖掘算—热—碳全链条互动潜能;构建多部门参与的全要素协同平台,打通信息孤岛;突破高效热能管理、降碳及安全保障技术,形成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

构建商业生态。完善绿电交易与碳市场机制,降低绿电获取成本;建立余热交易平台,探索共享模式;设计算、电、碳、热市场价格联动机制,推出“绿电算力套餐”;创新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商业模式,提供绿色金融支撑;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推动跨行业等深度合作。

优化生产安排。开展算电协同规划,引导算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控策略,推动算力负荷参与调峰调频;利用弃风弃光时段启动离线计算,波动时迁移非实时任务,保障电网稳定。

(作者唐伟、韩新阳、刘建烨、时智勇、冀星沛,单位为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作者冯刚,单位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全部评论
懂能帝AI助手
服务商入驻
服务商入驻
资讯投稿
资讯发布
视频发布
视频发布
在线客服
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