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头条推荐资讯详情
变电站高效“智巡”,隐患提早发现

发布者:
来源:
标签:




9月15日,在湖北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变电集控站,值班人员金申义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上远程操作后,15千米外,一架无人机平稳升空,沿着预设航线自主开展220千伏掇刀变电站周界巡查。仅用30分钟,这架无人机就完成了巡查任务。
传统模式下,同等范围的变电站周界巡查需运维人员两人一组,携带望远镜、红外测温仪等装置步行几个小时,且受限于树木遮挡等因素,容易遗漏部分隐患。2024年6月,荆门建成省内首个地市级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区,实现全域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智能巡检。荆门供电公司自主开发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依托高清热成像等技术实时捕捉异常情况,还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对比历史数据,精准发现线路设备运行隐患。
攻关建模与航线规划技术,开发智能巡检系统
随着荆门电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难以有效满足高标准运维需求。2024年年初,荆门供电公司组织青年骨干成立攻关团队,计划用半年时间开发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区域内66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智能巡检全覆盖。
构建变电站模型是开发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的基础。针对传统建模方法耗时长的问题,攻关团队应用倾斜摄影技术,基于多角度航拍照片快速生成三维模型,在1个月内完成66座变电站的高精度三维建模。
随后,攻关团队开始精准规划无人机飞巡航线。团队成员联合变电站设备主人,深入现场精细设计每条航线的飞行高度、角度及每个巡检点位的拍摄要求,并开展实地飞行验证,确保飞巡安全可靠。
2024年1月30日,攻关团队在220千伏普云变电站完成无人机智能巡检首次试点,验证了这一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有了试点经验,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建设加快推进。2024年6月30日,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上线,无人机智能巡检范围覆盖该公司全部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包括1125条智能航线近12万个巡检点位。荆门在湖北省内建成首个地市级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区。
巡检精度高覆盖面广,大幅提高运维质效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上线后,任务一键下发、无人机自动执行已成为荆门供电公司变电站运维工作的常态。应用该系统后,巡检效率大幅提升。以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例行巡检为例,人工巡检需要2人耗时2小时以上,而无人机智能巡检用时缩短在30分钟内。
无人机智能巡检的优势不仅在于快,还显著提升了隐患发现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6月17日,无人机智能巡检220千伏掇刀变电站时,依托红外测温功能精准识别出1号电容器存在过热隐患。运维人员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精确定位与高清热像图,赶到现场处置,快速消除了缺陷,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无人机智能巡检省下了大量时间,而且巡检精度高、覆盖面广,像设备发热、螺栓松动这些以前容易遗漏的缺陷都能精准发现。我们减少了重复性工作,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设备状态分析、风险精准评估等更复杂的工作中。”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钟祥运维班成员徐志锋说。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上线以来,已替代人工例行巡检超2300次,累计节省工时超1.4万小时,精准发现设备缺陷隐患421处。
形成协同管理模式,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6月13日,一场暴雨过后,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东宝运维班班长王洪涛操作无人机特巡110千伏牌楼变电站。巡检过程中,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发布告警信息:变电站外一棵大树树冠距带电设备仅8.6米,安全距离不足。王洪涛和设备主人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发现是雨后土壤松动导致大树明显倾斜,随即快速完成树障处置。
“雨后树障排查是防止线路设备外力破坏隐患的重点环节。以前我们都是人工巡检,到重点区域一点一点排查。有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我们能同时操作无人机在多个区域巡检,及时排查隐患。”王洪涛说。
为了快速发现外力破坏隐患,荆门供电公司构建了“设备主人+智能巡检+安全监督”协同管理模式。设备主人发布巡检指令、复核结果并全程跟踪隐患闭环处置。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设备主人能清晰看到变电站内飘浮物等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置,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无人机智能巡检的深度应用提升了荆门电网安全运行保障力度与故障隐患处置响应速度,实现了从“人巡为主”向“机巡为主、人巡为辅、数据驱动”的转变。
反馈举报

声明:以上信息仅代表发布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平台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家都在看

广告
评论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全部评论
加载失败
总发布:732粉丝:1
相关推荐
- 加载失败
能源资讯
- 加载失败
理想三旬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旧能新能都是能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 加载失败
浙江凌晨科技有限公司